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走出9位博士65位硕士 德清这个 “博士村” 藏着什么密码?
作者:孟琳 共享联盟德清站 王力中 点击数:831 更新时间: 2021-08-1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自恢复国家高考制度以来,只有2100多人的德清县舞阳街道双燕村,走出硕士生65人,博士以及博士后9人,当地人称其为“博士村”。

    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博士村”千百年来积累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浓厚氛围,是其倡导文明乡风建设的结果。

 

    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双燕村福庆坞组分成两半。村里错落的别墅民宅,掩映在翠竹与果树间,该小组共31户农家就走出了4名博士。

60岁的陈如国,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也是博士后陈佳林的父亲。“儿子媳妇都是博士毕业,后到瑞典默奥大学读博士后,回到南京东南大学,当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读书很轻松,2005年参加高考,成绩是666分。”陈佳林的父亲陈如国对儿子的高考成绩记忆犹新,当时他本想报上海复旦大学,但被浙江大学抢先招走了,上的是竺可桢学院,毕业后直接硕博连读。

 

    今年5月,陈佳林夫妻回家,村委得知消息后,请他们给村里的孩子分享学习体会。“夫妻俩博士都来了,我们村里的孩子都把他俩当成学习榜样。”村干部杨寅说。

 

陈佳林

    距离陈家百米之遥,就是何国俊博士家。“他读小学就是上柏片区年级前三,小学6年级还拿过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3等奖。”母亲郭彩芝谈起大儿子的就学,话匣子就打开了。

    何国俊大学就读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大学期间遇到心仪的女孩,两人一起硕博连读,毕业后都在海南省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何国俊现为博物馆副研究员。“他是我们村第一个博士。”郭彩芝笑言。

    村干部杨寅自豪地说,村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位博士外,还有张全达、沈超、李小林等博士,加上郑连宝、张思聪两位在读博士,共有9名博士以及博士后,这在全县里可是很少见的。

    今年30岁出头的张全达也是双燕村走出的博士之一,现在就职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是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至2018年期间,张全达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获博士全额奖学金、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等荣誉,他的科研成果曾被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

    说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还是源于崇拜村里的博士后陈佳林。“同一个村,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张全达说,陈佳林初中开始,就一直名列前茅,是当年的高考理科状元。

 

张全达

    一个村庄出了那么多博士,藏着什么密码?

    据悉,双燕村是由白燕和凤燕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该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是,1934年,著名书画家陆俨少在福庆寺侧值地造屋,隐居山林、潜心学养,与书法家费新我合作完成国画《上柏山居图》的故事。

    苏轼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受陆俨少和费新我的影响,这里家风很好,孩子都爱读书。”村党总支部书记谢民说,崇文重教的传统深植于双燕村的文化土壤, 熏陶着这方土地上勤耕雨读的人们,从而逐渐形成了双燕村独有的好民风、好乡风。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村里走出的博士多,也与村级小学就有敬业的好老师密不可分。如目前已经退休的小学高级教师喻才根老师,40多年来,先后在白燕小学、凤燕小学、上柏中心小学任教,是一名既严厉又慈爱的老师,也是德清县首届“农村长期任教”奉献奖获得者,为这里的孩子打开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之路。

    小小的村庄,因为人才济济再次彰显光辉,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幸福邻里中心,在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村里的硬件条件逐渐完善,这些老教师还时常在节假日,利用幸福邻里中心为孩子传授知识。

    “我们村这些人才,不忘反哺家乡。”村党总支部书记谢民说,今年,村里成立了“燕博工作室”启梦服务队,提供阵地邀请回乡省亲的博士等乡贤给孩子们讲课。接下来,村里还将联合乡贤共同设立奖项,出资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的孩子。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