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淡地村小组位于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部,因水库建设整村搬迁,导致旧村大量房屋土地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加之过去种植的砂糖橘整体病害,产业逐渐衰落,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不佳。2020年,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等政策指引,英德市连江口镇在清远和英德两级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中国乡建院协作,率先以淡地村小组为试点探索以“一村四社”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体系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脱贫奔康,助力了乡村振兴。
连樟村淡地项目一角
“一村四社”模式,有力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一村四社”,是指在党领导下的“村社一体”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基本组织体系,是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村两委带动,乡贤倡导和发起,村民自愿参与,实现自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三位一体”(生产、供销、信用)综合性服务组织。“一村”是指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体经济组织,“四社”是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
2020年“一村四社”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连江口镇以“一村四社”为切入点,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释放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加快乡村振兴发展。
连樟村淡地文旅项目航拍。
党建引领,凝聚人气和人心
连江口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镇党委主动、村两委带动、乡贤发动,在强劲的“集结号”声中,把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村民重新组织起来,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攒成一股劲,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连江口镇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镇、村、组三级能动性,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引导村民进行有效的自主决策,集中精力抓好“一村四社”体系建设工作。村两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敢干敢想,以坚定的决心落实镇党委各项工作部署,以开放的心态支持“一村四社”体系建设,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带动全体村民跟着干、一起干。一众乡贤积极发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一村四社”体系建设。2020年10月,连江口镇淡地村小组率先成立“一村四社”合作社——英德市金地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入社社员127人,其中乡贤社员101人,长者社员26人,农户的入社率超过90%,长者社员超过95%。在淡地村的带动下,黎溪镇福龙围村、大围村紧跟步伐,分别成立了“一村四社”合作社。目前,福龙围村“一村四社”合作社社员总数177人,其中乡贤社员19人,长者社员26人,普通社员132人;大围村“一村四社”合作社乡贤社员36人,长者社员40人。
整合资源,形成驱动发展大合力
首先,以“三起来”促“三变”。“三起来”“三变”是指将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汇集起来、产权交易起来,实现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将农村闲置资产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础,让村集体变得有力量。第二,以少量的财政投入盘活巨大的存量。为更好地调动村民参与度和入社积极性,在“一村四社”合作社成立后,按不低于1:3的比例注入种子资金(即政府种子资金占比1,村民入社资金占比3),给予试点村小组提供种子资金不低于50万元,由村集体代为持股,以少量的财政投入撬动巨大潜能。第三,整合乡贤资源。乡贤的参与,既能提供资金支持,又能提供信息、技术、先进理念等支持。把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热心社区事务的乡贤组织起来参与到“一村四社”体系建设中来,引导其合作社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淡地村“一村四社”合作社在整合资源上取得突破,筹集运营资金150万元,其中乡贤股金96.6万元,长者社员股金12.4万元,社会成员股金5万,政府配套种子资金36万元;收储闲置宅基地51户,闲置房屋31间,林地560亩,茶园45亩、耕地1.8亩、滩涂10亩,闲置资源入社率达到80%。入社资源经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每年产生的分红收益15—20%部分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合作社滚动发展。
招商选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三起来”“三变”要实现其价值,选择符合实际的好产业十分关键。一是摸清底细。搞清弄懂“自家有什么、哪些可以变、用什么形式变”的问题,为下一步招商选资奠定基础。二是选好产业。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解决好采取什么方式发展产业的问题。淡地村有林地1900多亩,旧村大量房屋闲置,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较好,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旅游民宿等产业。该村选择发展旅游业开发。三是选对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该村成功引进了对本地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清远市淇枫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拟投资超1.5亿元开发打造龙船渡农旅结合观光旅游综合体。按照每年12元/平方米的租赁价格将已收储的闲置宅基地30亩改造成精品民宿,与村民共同经营,并按经营状况给予分红,现已建成41间客房的民宿并投入运营。同时,依托合作社平台,实现沙糖橘产业转型,利用已收储的560余亩林地,发展澳洲坚果种植产业,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化模式运作,打造坚果育苗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预计亩产值可达1.5-1.8万元/年。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旺了当地人气,为村集体带来了经济增收,还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并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40余人。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如今的淡地村旧貌已改。走进淡地村。但见该村整齐的街灯,宽敞的活动广场,亮丽的小楼房,房前屋后规整的“四小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远处观光旅客络绎不绝,由旧村落改造而成的原生态精品民宿群落临水而立,在一片的翠绿的水稻田衬托下,显得非常抢眼。河对岸成片成林的坚果树郁郁葱葱,迎风摇曳。淡地村村民,依托“一村四社”体系,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底还将拿到一笔可观的分红,日子越过越火红好!
强化服务,惠农助农暖人心
“一村四社”合作社是村社内部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的综合性服务组织。构建“一村四社”体系,始终离不开服务为民的宗旨,并通过保民生、促增收、树新风等一系列惠农助农措施,强化服务,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强化民生保障。利用消费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直接对接外部资源,为社员统一购买化肥、种子、农机等生产生活用品和销售社员种植的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社员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生产生活用品,节省了生产生活成本支出,农副产品销路也进一步拓宽,社员收入逐步提升。同时,通过发挥资金互助社的作用,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支持当地养殖业、种植业以及民宿经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解社员房屋改造、固定资产购置等资金不足难题。目前,淡地合作社已向社员发放2笔互助金贷款合共101万,预期带来分红收益约8.1万元。二是不断富民增收。村民可以将闲置的资金、房屋、土地等作价入股,由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收益、资产经营收益、农资和生产资料集中采购收益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盈余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社员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庄公益事业的发展。此外,合作社通过项目运营,带动劳动力就业,实现劳务性增收。三是创建文明新风。坚持“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的宗旨,信用合作社收益优先用于长者社员分红,分红比例达30%,用于补充入社老年人养老福利,并定期组织敬老活动,大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建章立制,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
“一村四社”体系不是一阵风,必须从长远着眼,从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着手,构建起一整套政策体系,以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一是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选优配强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明确各成员责任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合作社下设资产评估小组和互助金审批小组,明确借款流程,折股量化实施方案和各主体的股份权益,确保合作社运作公平、公开。合作社制定《英德市淡地村“一村四社”专业合作社章程》,对组织机构设置、社员权利和义务、收益分配比例一一进行了确定,使合作社管理形成“以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提下,“一村四社”体系支持社员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承包地农户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资产股权。三是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淡地村合作社现已初步建立农村资产抵押担保体系,拓展合作社与所在地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以民宿房屋所有权作抵押,在合作社贷款补充资金用于二期开发。四是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目前淡地村旧村宅基地通过集体入社,继而流转给企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实施提供了模板。五是搭建协同发展平台。借助“一村四社”平台,村民通过合作社吸引企业投资盘活手中闲置资源实现增收,企业通过合作社获取互助贷款,缓解资金压力,并为村民带来利息收益。
【作者】汤婉文 强琼 【照片】黄振生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莫群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