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董跃进:发动群众建设明星水乡
作者:宋德悦 点击数:643 更新时间: 2021-05-10 来源:《中国村庄》
 
 

    在安徽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和排头兵位置的芜湖市湾沚区,有一个因诗人陶渊明后人在此居住而闻名的陶辛镇。其下辖的沙墩村在党支部书记董跃进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群策群力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水上经济的新路子,建起了新时代的世外桃源。

    董跃进,男,197012月生,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曾任陶辛镇安全管理员、镇经委会计等职,2002年起任陶辛镇沙墩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考取湾沚区陶辛镇事业编制,并于2019年响应镇党委号召,任沙墩村第一书记兼四门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先后当选为芜湖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荣获了“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个人”等称号。

    到任后,董跃进首先从党建抓起,优化“两委”班子成员,增强班子战斗力;坚持放手发动群众,问计于民,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村庄生态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让一个脏乱萧条、内外交困的村庄接连获得“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等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水乡”。

    走群众路线聚民心民力

    董跃进意识到,村庄要发展必须要落地项目,项目落地必须要筑巢引凤。首要的问题就是帮助百姓解放思想,得到百姓实实在在的认可。他的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村庄大小事务由村民自己决定。万事开头难,但是他下定了决心,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不论多困难,都要想办法推进。这在上水自然村建设美好乡村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当时上水美好乡村由于没有政府资金投入,村民居住分散,建设难度很大。董跃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解放思想。在上水美好乡村建设初期,董跃进带领着党员队长先参观外面的美好乡村,解放村民思想;第二步村民自治。经过多次的会议商量,成立美好乡村理事会,所有资金由理事会成员管理。建设过程中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工、捐树、捐破旧房屋等等。后期他再把捐工、捐树、捐拆除的破旧房屋等折合成现金,贴榜公示。

    广泛动员之后,他开始了脏乱差的清理,引导全民参与,集体打造环境。他还将村内集体的鱼塘征收到村集体手中。到目前为止,上水村拆除围墙780米,拆除危房630平方米,回收鱼塘160亩,村民捐献树木1.7万棵左右,村民捐献修建停车位、道路拓宽10余亩土地,村民自愿赠送劳务工近600多工,折合人民币近60万元左右,很多在外创业的能人大户知道家乡改建,主动捐款捐物。

    引项目落地筑发展之基

    董跃进抓准时机,牢牢把握项目资源下乡的机会,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带领支部班子为村庄争取多个项目,为村庄的后续发展蓄力。

    2005年,他争取到村村通项目,4公里的水泥路铺进沙墩村。2009年,他主动争取到财政投资70万元,对全村6000米沟渠进行清淤,经过两年的连续奋战,清淤项目完成并通过上级验收。在201145月份罕见的旱灾中,许多地方沟渠、河道干涸,而沙墩村依然是沟渠碧波荡漾,田野郁郁葱葱。村民们感叹地说:“如果不是实施沟渠清淤工程,今年的庄稼不会丰收的。”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董跃进又把目光投向了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上来。2012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沙墩村又争取到了“路灯亮化”项目。同年,沙墩村改水改厕项目如期通过验收。2013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他就带着村“两委”跑到田间地头,规划设计,启动了沙墩村后沙清淤项目。4月份开始,他带着村“两委”下田丈量土地,上门讲解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率先完成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5月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美好乡村项目在沙墩村同步进行,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他身体力行,吃住在村,与各方共同努力,以“荷文化”为中心,打造文明后沙自然村,旅游业也因此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创收。

    千年古水系带活新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墩的自然资源就是沙墩村民最宝贵的财富,但如何将资源变成农民腰包里的资金是董跃进一直思考的问题。村容村貌变好了,旅游发展也初具规模,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董跃进下一个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沙墩村是千年古水系核心区域之一,但近年来水系开始被污染。董跃进主动联系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咨询谋划对沙墩境内的水系进行修复。在多次实地考察后,定制了一整套方案,并利用水生植物的自净能力打造了一个生态循环的水修复系统。

    在董跃进的带领下,沙墩村利用陶辛水韵核心区优势,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先后建成游客接待中心、自行车漫道,购置旅游观光车,配套游客停车场、旅游公厕等。目前,沙墩村年接待各地游客12万人次。村内先后建立“荷家旅社”“荷韵农家乐”“芜湖县凡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凡悦家庭农场”“家苍家庭农场”“悦悦家庭农场”“居文家庭农场”等一批农场和法人单位。他还提前注册“陶辛水韵”商标,对农副产品包装,订单化推向市场。2019年沙墩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余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万元,争取2021年突破50万元。

    20162020年,是时代深刻变革的5年,也是沙墩村从量变到质变的5年。从后沙美丽乡村实施,到上水美丽乡村建设及美丽乡村的全村推进,带动了沙墩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副产品的销售。如今,沙墩村已经成为村里人不舍、城市人向往的优质田园旅游观光村,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红利的支撑下,必将谱写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