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华西60年:农村都市中的高品质生活
作者:中新社记者 程励 点击数:1015 更新时间: 2021-04-30 来源:中新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建村60周年。60年来,华西如何从一座贫穷落后的江南小村变身因富闻名的“天下第一村”?而今的华西是否还能与时俱进?中新社记者日前走访了华西村。

  “改革先锋”带领的一甲子嬗变

  说起华西村,永远绕不开一个人——吴仁宝。尽管他已于2013年去世,但时至今日,村民们仍然记挂着他:“华西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

  吴仁宝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江苏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是“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他始终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列,率领华西村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纪腾飞”,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201812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吴仁宝“改革先锋”称号。

  吴仁宝评价自己:“我是一个做小官的人,是一个会做事的人。”做任何事情,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吴仁宝儿子、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看来,父亲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华西从落后穷村到“天下第一村”的嬗变,要从一个甲子前说起。1961年,华西正式建村,吴仁宝任华西村首任党支部书记。那是一个牛年,华西的村徽就是牛,它代表着原来农村的第一生产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通过轰轰烈烈的造村运动,华西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渐渐攒下“余粮”,开始探索“无工不富”。随后,小五金厂应运而生,华西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起,华西通过集中用地办工业,迎来飞跃发展,在198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人民币,下同)。

  上世纪90年代,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开始“拼一把”,借钱发展。19997月,华西村股票上市,开创了“村庄上市”的先例。

  新世纪之交,华西赶上了钢铁发展的“黄金年代”。与此同时,毛料厂同步发展,与农业联动形成全产业链贯通,使得华西村总产值在2003年突破百亿元。这一年,吴仁宝将接力棒交给儿子吴协恩。

  拓展新兴产业后的高品质生活

  伴随着财富滚滚而来,华西在海内外名声大噪。

  “进入新时代就是要领会新思想,踏上新征程。”近年来,吴协恩带领村民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华西从“富口袋”到“富脑袋”的转变。

  华西先后关停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以“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为举措,成功拓展了金融、旅游、物流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三轮驱动。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曾依靠“无工不富”实现腾飞的华西村如今迎来“农业回归”。留学归来的华西“新农民”将日本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匠心栽培在华西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高品质种植模式。华西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建成数个万亩示范区,带动更多地方发展现代农业。

  优质大米、文创花艺、生态水产……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华西打造了农村都市,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的农业生产,让老百姓过上了高质量的“田园生活”。

  吴仁宝曾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他为华西村民建了那么多房子,但自己却从未享受过,一直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

  在吴仁宝的言传身教下,全村党员干部都能自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老书记交棒后,吴协恩秉承父志,全身心投入村庄发展,“华西发展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民,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