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产业兴 生态宜 百姓富
作者:杨丁香 雷永 李敏 点击数:1473 更新时间: 2021-02-09 来源:农民日报
 
 

    “纽荷尔脐橙下树,黄帝柑也能采摘了。过了春节,沃柑又可以接着占领市场。蛮爽斗!”日前,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红山村的万亩柑橘基地,果农们正忙着采摘黄帝柑。“有了这片基地,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也让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白芒营镇党委书记陈葳说。一幅生产美工业强、生态美产业优、生活美就业齐的幸福小康“瑶都画卷”越绘越清晰。

 

    新兴工业崛起让贫困县走上逆袭之路

    江华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少、边、穷、库”,是人们对江华的“旧记忆”。决胜全面小康以来,江华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指导全县工作,跃升为“经济发展快县”。2019年,江华整县脱贫摘帽,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组认为,江华脱贫质量较高、群众满意度较高,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9%。

    “位置偏远也是优势!”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的话令人振奋。江华转换思维,将眼光投向距离更近的广东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作为赶超崛起的根本途径,牢牢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产业建设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以产业建设的巨大成效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蓝天。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飞来。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园2018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转型为永州市唯一的省级高新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正逐步成为全县新兴产业的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成为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和核心增长极。在全省139个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9位,湘南地区第一名。

    梧桐树虽好,还需凤来栖。为此,江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因素招商引资。近年来,共引进项目200多个,内联引资200多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16家,规划了生态科技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瑶族文化旅游产业园、上市企业孵化园、商贸物流配套园5个功能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电机为特色产业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的“小马达之城、小家电之乡”取得重大成效。目前,江华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99亿元,为全县提供了1.4万个就业岗位,工人年人均工资4.2万元以上。

    在新兴工业引领下,江华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2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财政总收入13.11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51.421.82.41.62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排在全市前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40余项、县域经济发展快县等省级荣誉80余项。

 

    产业就业让穷山窝变成金窝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江华探索实施“规模工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每一个劳动力要么有产业、要么有就业,全面小康底色亮、成色足。

    高个子,小眼睛,说话快得像打机关枪,却丝毫不耽误手里的瑶族织锦钩织工作。在水口镇移民安置点见到余小娟时,这位“70后”瑶族妇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对瑶族文化钟爱有加:“瑶族服饰和装扮都独具韵味,我们将瑶族文化钩织成娃娃,从帽子、衣服、鞋子,以及图案、颜色等,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瑶族特色。”普通的毛线经过她的一双巧手钩织,或成长鼓、耳环、小篮子等小物件,或成衣服、箱包等手工艺品。这门手艺,当地人只要愿意学,余小娟便免费教。凭着这份手艺,她开了一家“瑶家风情手工坊”,广交“织友”,追求创新,将瑶族特色文化融入作品中,带领越来越多的瑶族妇女脱贫致富。

    “以前在家种稻谷、辣椒,看天吃饭,收成不行。现在风不吹日不晒,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很知足!”涔天河镇排楼村村民唐凤鸾在家门口的鼎维塑业做雨衣,谈到如今的生活状态很是满意。目前,江华小微企业已达到486家,吸纳1.3万个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4476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以上。同时,新增流转土地20万亩,建立农业产业基地183个;建成7个国家3A级景区,20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龄偏大和特殊贫困对象也能在家门口就业。

    新农村有看头、新农业有干头、新农民有奔头。如今,江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末的17306元,上升到2020年末的29006元,年均增长11.3%;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末的6981元,上升到2020年末的12727元,年均增长13.7%;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末的1596.57元,上升到2020年末的13360.7元,年均增长47.5%。 

 

    民生改善促全县上下共奔小康路

    近年来,该县每年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突出抓好民族教育,投入20.32亿元,新建学位3915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在全省最优,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拆除“空心房”350万平方米,交易收入近4亿元。财政投入8000万元,带动村里和村民投资1.2亿元,完成巷道建设750千米,基本实现农村户户通水泥路。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新世纪湖南省水利一号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8431人。针对移民群众不愿分散安置等诉求,江华及时调整移民安置方案,将安置方式调整为“县内城镇化集中安置和长效实物补偿”,在县城沱江镇、涔天河镇、水口镇、小圩镇、码市镇等地设置了5个水库移民安置点和易地扶贫安置点,2017年以来,2.8万余水库移民和1万余易地搬迁移民陆续住进新家。2018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方式被水利部评价为“近五年来最好的水库移民安置方式”。

    积极开展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将香草源瑶寨、井头湾古民居等打造成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新景点、新亮点,成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强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