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陕西韩城:留住乡愁的晨钟社区博物馆
作者 点击数:1566 更新时间: 2020-09-01 来源:韩城市委宣传部
 
 

    陕西渭南韩城市徐村、晨钟村、王峰村,韩城从南到北的三个村落,三个博物馆,三种不同的情愫。在徐村,我们看到的是两千多年前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在王峰村,我们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在晨钟村,我们看到的是改革洪流中人们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无论哪一种,都是中国万千村落的发展演变的缩影,是窥见百姓生活的一扇小窗。

    韩城市文物局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建成的三座社区博物馆现都已完全交付于村委会管理,韩城市文物局将在今后的开放运营过程中从宣传、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共同努力将社区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寻乡愁、留根脉、促发展”的精神家园!

 

    晨钟社区博物馆(本文图片由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2019928日,晨钟社区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这是韩城最年轻的博物馆。博物馆建设在晨钟村委会办公楼三楼,面积870平方米,藏品500余件(组)。馆内展陈的物件,大都来自老会计王信著等村民的捐赠,包括生活用品、土地证、家谱、公章,以及从韩城市档案馆扫描的有关晨钟的文件等。该馆以“创业和发展”为主线,通过不同的视角,立体地追溯晨钟的创业史,展示晨钟的发展历程。

    晨钟村位于韩城新老城区结合部,是韩城典型的城中村,境内有圆觉寺、韩侯庙、忠义庙、东汉墓、柿谷坡和赳赳寨等遗址,四合院民房、走马门楼、门楣题字、木刻石雕等文化遗产保存丰富。圆觉寺始建于唐代,现已无存,遗址就在现博物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处,寺内有金代大铁钟一口,晨曦即鸣,声震云霄,旧时韩城八景之一——圆觉晨钟即来源于此,晨钟村因此得名。

 

    晨钟社区博物馆室内展板

    在社区博物馆的展板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晨钟村从明朝中期就有了确切的行政隶属,距今已近500年之久。但晨钟村建制却始于1962年人民公社时期。村中现有村民742户,3218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全村2017年生产总值达7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6200余元,是国家命名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和中国其他乡村一样,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人们依旧靠种地过光景。当地人耕种,外来户经商,晨钟人维持着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生意。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成立了合作社,大搞集体建设,修梯田、建林场、参建水库、铁路,到处是晨钟人忙碌的身影。展板上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那段火热的激情岁月。改革春风初至,勇立潮头的晨钟人便抢抓机遇。

 

    晨钟社区博物馆室内物品陈列

    1979年,晨钟村以100元、100斤面粉和10斤油起家,在老城区草市街开起了第一家甜食店,成为韩城的第一家村办集体食堂,两个多月净挣400元,捞得“第一桶金”,并以此拉开创办集体企业的大幕。80年代,韩城撤县改市,建设新城,晨钟村开始创办企业,集体经济开始以工业、服务业为支撑的结构性转型。90年代,晨钟村组建晨钟村农工商总公司,并以农工商总公司、街坊建设、焦化厂为三大支柱,将村经济建设推向高潮。2002年,晨钟村率先进行村办企业产改,逐渐发展为陕西晨钟置业集团公司。

    截至2018年,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子公司已发展到18个,年总产值和经营收入达到5.1亿元。改革开放40余年,晨钟人民一路乘风破浪,不断创造奇迹。如今,晨钟村已位列韩城发展的前沿、陕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样板,成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村子富裕了,村民得了实惠,总结一下就是“两房两权两馆一章程”。“两房”,即街面房、单元房,晨钟村已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套街面房,村民全部住进单元房。随着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摇身一变成了股民、股东,获得了村企业股权和村资产股权,在村建设和发展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这便是“两权”。腰包鼓了,精神文明也得跟上,村里兴建了图书馆和社区博物馆,让村民心灵也有了“栖息地”。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晨钟村管理章程》便是发展最好的支撑。

 

    馆内摆放的老物件

    一件件老物件,都是村民生活的印记,一帧帧老照片,都是晨钟村前进的见证。社区博物馆有限的空间浓缩着晨钟人创业创新的激情,在这里,百姓看得见美好生活的希望,也记得住浓浓的乡愁。

    作者单位: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刘彩芬 张洁 房建建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