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辛集黄冠梨“变革记”
作者: 焦 宏 点击数:1787 更新时间: 2020-08-21 来源:农民日报
 
 

    八月立秋至,吃新梨的季节到了。

    作为产梨大国,我国梨果供应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十分丰富,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供给过剩、价格倒挂等问题凸显,行业效益持续走低。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全球疫情影响,梨果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新形势下,梨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亟待思考。

    近日,在中国果协2020梨产业年会召开之际,辛集黄冠梨以崭新形象亮相,打响了新梨上市“第一枪”。我国梨业有着“中国梨看河北,河北梨看辛集”的说法。因气候适宜且比较效益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辛集就大力发展梨果种植,梨业不仅成为当地农业特色招牌,更是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如是评价:“辛集梨”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路上,其发展是我国梨业的一个缩影,其历程对我国梨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辛集梨业究竟走过怎样的历程?近日,记者走进了辛集。

 

    选好品种,黄冠梨成了主角

    198610月,34岁的刘恒春就任东张口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村子又穷又乱,上任伊始,刘恒春就着手谋划致富路子。

    因地处滹沱河故道,成土母质主要是黄河和滹沱河的沉积物,土白水软,加上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足,辛集非常适合梨树生长,刘恒春决定带领村民走“梨果富民兴村”的路子。

    1995年,东张口村种植鸭梨等梨树6000亩,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还出现了不少梨果万元户,一跃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90年代前期,辛集全市掀起梨果种植热潮。几年时间,以鸭梨为主的果树面积达到29万亩,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近30%。但随着市场变化,尤其是1996年前后,我国梨果生产出现了区域性过剩,鸭梨、雪梨等出现滞销,价格下跌,果农收入急剧减少。

    “当时梨农叫苦连天,有的甚至砍掉辛苦培育多年的梨树。”刘恒春回忆。彼时,村委副主任杨大计和他一样着急。为了寻找出路,他们三次到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请教专家,交流中发现通过嫁接引入新品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条有效路子。

    但究竟选择哪个品种?新城镇的前杜科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1992年,前杜科村村民率先引进了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新梨种黄冠梨,第四年开始结果,每个梨卖到了一块多,亩收入超6000元,而当时鸭梨等才三四角一斤。

    杨大计从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购进黄冠梨芽,嫁接了6亩黄冠梨。头年挂果后,不仅收回了投资,还挣了两万多元,黄冠梨收购价达到了每斤两元以上。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果农种上了黄冠梨。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明显,辛集梨果产业逐渐重新焕发生机。

    2000年辛集市委市政府邀请中央、省、市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水果经销商,召开“辛集市梨果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做出“人换思想树换头、调整结构促增收”的决定,在全省率先以高接换头的方式进行全市梨果结构调整,连续三年把果树结构调整列入市级利民实事和经济建设重点项目。

    此次大规模的品种结构调整中,辛集大力发展了市场畅销的黄冠梨、绿宝石、水晶梨、黄金梨等新优梨树品种,基本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伴随品种结构调整,辛集梨业再次迎来快速发展。在种植高峰期,梨树种植面积曾达25万亩,全市几乎村村种梨树。

    这几年,辛集也引种了新梨7号、玉露香梨等市场优质品种,全市梨果品种达到数十种,但黄冠梨始终是当地主打品种,达到了10.4万亩,种植规模、管理技术及果品品质,在河北省均处于领先地位。

    2005年,辛集市梨果全部通过了省无公害果品中心的环评测定。当地还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命名为梨果标准化示范区。

 

    龙头崛起,辛集梨卖到国内外

    黄冠梨带来的品种红利,不仅富了大批梨农、梨村,更助推了一批果品销售企业的崛起。

    走进辛集市裕隆保鲜食品有限公司的粗加工厂间,一个个大小均匀、果面光洁的黄冠梨经过分选,形成8个一组的标准化包装,贴上“亚洲梨”英文标识和溯源二维码,等待着进入集装箱。

    “黄冠梨皮薄多汁、果形好看果核小、清甜爽口,也耐储运、货架期长。”裕隆公司总经理纪宇说,鲜梨出口在质量上的要求格外严格,品种、品质的保障尤为关键。“辛集黄冠梨在市场上一直表现优异,除了品种优势,也得益于辛集这片土地和梨农丰富的种植经验。”

    据了解,裕隆公司将辛集黄冠梨出口到了南美市场;辛集果企的“天华”牌黄冠梨畅销香港……如今,辛集9家果企拥有自营出口权,将梨果出口了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5万吨。2012年,当地获评国家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区。

    国际市场畅销的同时,国内市场发展更加迅速。辛集梨成功打入广东、福建、北京、江苏、浙江等市场。在辛集市13家梨果龙头企业中,天华、杏园等公司为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经销量均达万吨以上。

    这几年,辛集还引导企业注册梨果商标,对获得全国或省级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市政府给予不同等级的资金奖励。如今,“天宇”“杏园”企业品牌,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翠王”“天华”等企业品牌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全市梨果注册商标达17个。

    龙头企业崛起的同时,各产业协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依托谁、扶持谁的原则,辛集成立了以河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单位的“辛集市优质果品产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将新品种、早丰优技术传授给广大果农,公司则挑起销售大梁,并分红给基地果农。

    而一些实力梨村不仅拥有专业的修枝、套袋、疏花疏果等服务队,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据统计,辛集全市现有244座果品机械冷库,4座气调库,总贮量13万吨;500多个经销网点,2000多名经纪人,可实现梨果全年不间断供应。

 

    品牌赋能,打造中国黄冠梨之都

    市场在不断变化。据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鲜梨占有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梨果消费已达到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近年梨的净消费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从整个梨果市场来看,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多元化,新品种不断涌现。

    黄冠梨发展已逾20年,品种红利接近“天花板”。,据悉,目前整个河北省种植黄冠梨约六七十万亩,全国种植面积已有百万亩。国家梨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玉星表示,辛集黄冠梨要保持产业优势,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事实上,除了外部市场的挤压,近年辛集梨业自身也面临产销脱节、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双重冲击之下,梨农持续增收压力越来越大、种植积极性降低,甚至又出现梨农砍掉梨树的现象。在此背景之下,辛集梨业何去何从?

    “认牌购买是消费趋势。”辛集翠王果品公司总经理徐广达告诉记者,2017年开始,翠王通过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平台试水网上销售,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让他感受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辛集梨业要走‘品质为王、品牌制胜、产销并重’的路子。”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认为,品牌是辛集梨业升级发展的“牛鼻子”。“梨业是辛集的绿色经济名片,我们要擦亮这张名片,致力发展‘品牌梨’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辛集乡村振兴。”

    “多年来辛集黄冠梨畅销国内外,但它面临农产品的一个‘通病’,即市场见产品不见品牌。”在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看来,辛集黄冠梨创牌势在必行。为了强势推出品牌,农本咨询为辛集黄冠梨创意了“喜欢清甜,就吃辛集黄冠梨”的广告口号,并设计了“一颗戴皇冠的梨”独特标识,确保辛集黄冠梨牢牢抓住核心消费者,迅速打入消费者脑海。

    据了解,今年水果市场行情整体低迷,但辛集黄冠梨一上市便迎来“开门红”。“这几天,市场的收购价格最高达4元每斤,创下近年入库价新高,各地果商还在持续涌进,预测未来还会上涨。”徐广达告诉记者,最近线上、新零售端的渠道对接明显增多,这正是他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

    “传统的线下销售,辛集是有优势的;但未来市场的增长点在电商、新零售等新型销售端,这是我们的短板。今年乘着品牌化的东风,我们着力推进了渠道创新。”辛集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李玉振表示,辛集黄冠梨品牌战略发布会和同期举办的新零售招商会为这项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据李玉振介绍,根据辛集黄冠梨品牌战略规划,接下来辛集将从培育产销一体化的现代梨企、建立辛集黄冠梨标准综合体、打造黄冠梨国家级技术试验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梯队等工程着手,补齐产业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品牌经济夯实基础。“利用我们商贸强市与身处河北大梨区的优势,未来辛集还将建设黄冠梨交易中心,实现‘果园在河北,交易在辛集’,打造中国黄冠梨之都。”李玉振对此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