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小青虫,成就富民大产业
作者 点击数:2041 更新时间: 2020-07-13 来源:农连天下
 
 

    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例子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提起龙虾,人们会想到江苏盱眙,那提起豆丹,大家想到的就是我们灌云,现在“豆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眼下正是豆丹陆续上市的时节,今天的节目我们就走进灌云,去看看那里的小青虫,是如何成就富民大产业的。

 

    在灌云县杨集镇西北方向,有一个偏僻小村子——孙跳村,如今人均收入过万元。一排排整齐明亮的别致楼房,一道道装有路灯的乡村道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广阔田地,一条条水潺蛙鸣的纵横河道,一派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乡村风景展现在眼前。谁曾想,几年前,这样一个先进村却是全镇落后的贫困村。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小小的豆青虫说起。

 

    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豆丹养殖户 李祥光:

    我是从2016年开始养殖豆虫,在我们村书记刘恒亮的带领下指导下我就养豆虫。给我们家庭带来经济上很好的收入。现在大概有40亩左右,每亩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一年)大概十几万块钱的收入。

 

    村民李祥光口中所说的豆虫就是人们常说的豆丹,是一种生长在黄豆上的昆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作用。灌云豆丹一直以“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而享誉大江南北。每年的七、八月份,都会有大量的外地客人来灌云品尝豆丹。灌云的豆丹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每年47月份,是豆丹市场青黄不接的时期。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让在外打拼多年、怀着创业梦想的刘恒亮看到了商机,2014年,他决定人工养殖豆丹。然而,人工养殖豆丹在当时可算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在这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在这个行业投入了很多资金,却几乎没有成功的。为了让老百姓吃得起豆丹,刘恒亮顶着压力和风险,投身到了豆丹养殖产业。

 

    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党支部书记 刘恒亮:

    去养殖户家调研学习,知道他们失败的原因,再就是筹集资金,在201410月份,成立了豆丹养殖厂,投资70多万块钱,流转土地在100多亩,又利用两个月时间,建立了育种室和豆丹养殖钢棚。

 

    20153月,刘恒亮开始在大棚里种大豆,同时在育种室内培育豆丹蛾。豆丹蛾产卵后,便往豆叶上投放豆丹卵,每亩地月投放2万粒。通过精心管理和科学养殖,刘恒亮大棚养殖的豆丹终于在当年5月中旬上市,首批每斤批发价达400元,还供不应求。第一季豆丹结束后,砍去被豆丹吃光叶子的大豆,又种第二季大豆。第二季豆丹于8月初上市。两季的豆丹养殖,每亩收入达3万元。就这样,刘恒亮让一条青虫摇身一变成为“大金虫”。

 

    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党支部书记 刘恒亮:

    一定要让我们老百姓都吃得起豆丹,之前说起豆丹都感觉是一个奢侈品,一份豆丹几千块钱,老百姓都吃不起。这个属于高效农业,比种麦子效益要多得多。

 

    2015年,刘恒亮牵头成立了灌云杨集豆丹养殖协会,大力推广豆丹养殖技术,广泛组织豆丹学术交流,探索开发人工室内育种及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等技术,一举解决了豆丹蛾交配产卵的难题,也彻底打破了天然豆丹一年养殖一季的季节局限,实现豆丹从5月份至10月份连续繁殖、养殖、上市的稳定供应。刘恒亮将本村30多位村民吸纳到自己的大棚里打工,他还利用自己的育种室,向村民提供豆丹卵,帮助他们养殖豆丹致富。

 

    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党支部书记 刘恒亮:

    这个技术比较成熟了,我就向周边农户提供这个豆丹卵了,同时也提供技术帮助,教他们怎么去养殖,怎么预防豆丹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做大做强豆丹产业,带动群众迅速致富,刘恒亮以自己的豆丹养殖场为基地,成立豆丹养殖合作社,大力培养技术骨干,帮助村民就业。为了引导村民养殖豆丹,确保村民养殖收益,刘恒亮采取农户+合作社+市场的运作模式,由农户负责具体生产,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产品销售,发挥合作社的龙头优势,引领农户进入大市场,实现市场带产业、企业带农户的发展战略。目前,在刘恒亮的积极带动下,孙跳村豆丹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实现收入280多万元,人均年増收近5000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豆丹专业村。

 

    刘恒亮妻子 武运霞:

    一开始投资这个也比较担忧的,随着我们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就更有责任让我们附近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党支部书记 刘恒亮:

    下一步我们借助连天下的公用品牌,继续扩大品牌推广,完善豆丹产业链,让灌云豆丹走出灌云,走出江苏,面向全国。

 

    2017年,灌云杨集豆丹养殖协会成功申请获得“灌云豆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还获得了江苏省特粮特经产业体系豆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称号。灌云豆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趋扩大。

 

    高级农艺师 马士胜:

    我们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风力比较大,豆丹必须要抓住豆叶,这样氨基酸含量就高,它吃起来,口感就更加鲜美。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我们人体是不够合成的。这样在市场上认可度也比较高,所以说灌云豆丹的知名度也就比较高。

 

    目前,杨集镇正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设豆丹产业基地,完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也将进一步加强豆丹品牌注册、设计包装和宣传推介,完善豆丹特色产业链,提升豆丹附加值。

 

    灌云县杨集镇副镇长 李春彦:

    我们镇在孙跳村刘恒亮现有豆丹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设施建设,在生产基地建设8个日光温室,提升豆丹反季节生产能力和冬季保种能力,配套滴灌等设施,使豆丹养殖向现代化农业产业转变。

 

    为了发展好“灌云豆丹”这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云也积极开展政策扶持、产业研究、财政支持和金融担保服务,努力搭建豆丹产业合作平台,加快灌云豆丹“走出去”步伐。按照“一园三区多基地”总体布局规划,灌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豆丹养殖面积发展到5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将豆丹打造成又一特色产业。

 

    灌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陈洪新:

    积极鼓励市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使用“灌云豆丹”专用地理标志,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灌云豆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程度。

 

    如今,灌云县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小青虫”已经成了当地致富的特色“大产业”,他们也正在实现“注册一件地标,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