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抗旱人员1800多万人
■浇灌受旱作物3200多万亩
■补种改种作物400多万亩
本网讯 为扎实推进抗旱保春耕工作,农业部在前期动员部署、多次工作督导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3月25日,农业部再次向西南地区派出5个专家指导组,深入抗旱春耕第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促进各项抗旱保春耕措施的落实,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实现全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目前,西南5省(区、市)累计投入农业抗旱人员1800多万人(次),累计投入抗旱财政资金9亿多元,已浇灌受旱作物3200多万亩(次),补种改种作物400多万亩(次)。
针对旱灾给西南部分地区小春作物和春耕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农业部组织5省(区、市)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分析小春粮食损失及其对全国夏粮生产的影响,研究“小春损失大春补”、保持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实现途径。会商分析认为,西南地区旱灾对全国夏粮生产全局和全年粮食生产影响有限,当前农业抗旱工作既要救小春、重在保大春。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大头在大春,当前要狠抓春播粮食面积稳定落实,尽力扩种晚秋粮食作物,努力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目前,西南地区春耕备耕工作进展顺利,粮食作物春播意向面积较上年增加440多万亩。同时,指导灾区农业部门摸清柴油、种子、化肥等农资供需情况,帮助搞好跨省区调剂调运,并商财政部向云南和广西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00万元和1000万元,支持重旱区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受旱地区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宣传,大力推进科学抗旱。
一是狠抓小春作物后期管理减损失。四川、贵州等地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根据作物受旱情况开展分类指导,千方百计减少小春损失。对于还能获得一定收成的小春作物,加强病虫防治等后期田间管理,确保适期收获,颗粒归仓,尽量减少产量损失。对于已经成灾、绝收的地块,及时改种、补种和套种蔬菜、马铃薯、豆类和鲜食玉米,尽量弥补前茬损失。
二是突出抓好抗旱春播保秋粮。云南省农业部门紧紧抓住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关键,全力推进“百日抗旱促春耕行动”。算好水帐,以水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搞好统一育秧、育苗。对没有水源保障的稻田,做好“有水就种稻、无水则改旱”两手准备,一旦来水尽量栽插水稻;确实无法种水稻的,及时改种玉米、薯类等旱粮作物。大力发展烤烟和玉米套种马铃薯、甘蔗套种马铃薯和豆类等,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粮食面积。并计划在烤烟收后扩种晚秋粮食作物,使全省大春粮食面积达到5000万亩,比去年增加300万亩。
三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保供应。云南省农业厅针对春耕期间水改旱面积大,部分品种杂交玉米种子短缺的问题,组织灾区农业部门及早摸清种子余缺情况,积极协调余缺调剂,帮助联系省外调运。重庆市农委会同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开展春季农资打架专项行动,推进种子执法年和农药监管年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受灾地区农民用上放心农资。贵州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统一组织水稻育秧和玉米育苗工作,优先保证育秧、育苗用水,保障春播秧苗供应。
四是加强春耕科技服务增单产。广西扎实推进“十万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强基惠农服务大行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实用抗旱高产技术,落实春耕春管技术措施。云南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旱育秧、玉米营养杯育苗、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科技抗旱能力;四川大力开展大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在备耕、播种、管理等关键农时季节,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服务,示范带动综合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