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思路、办法,夯实打牢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巡视员陈剑波和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请他们详细解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农村市场消费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思路、办法,夯实打牢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巡视员陈剑波和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请他们详细解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农”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初期,更多地是推进经营体制创新,如实行承包到户,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农产品(14.50,0.12,0.83%)市场调节等,重点是解决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判断: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变化,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转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一手做减法,减轻农民的负担;一手做加法,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进城务工。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而收入问题、消费问题、就业问题,都是“三农”工作中的大问题,中央就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来布置工作的。
为什么说农业面临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
怎样推进城镇化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2009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农业农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比上年增长8.5%,这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也是连续6年农民收入超过6%的增长幅度。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专家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讲到,“三农”工作当前面临很多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传统的挑战,就是以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困难;非传统挑战,就是当前新形势下“三农”发展出现的新困难,这些困难是以前工作中没有碰到过的。
首先,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2009年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连续3年过万亿斤。这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稳住产量很不容易。在此基础上,粮食要想继续上新台阶将十分困难。
第二,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去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只增长了2.2%;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1.2%;财产性收入增加12.9%;增长最快的是转移性收入,增长23.1%。家庭经营收入目前还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增长速度很慢。今后,要靠转移性收入支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比较难。
第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农业仍很粗放。按照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非常迫切的。
第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怎样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很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仍然任重道远。
怎样推进城镇化建设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大主题,这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认为,今年一号文件有关城镇化的内容,从篇幅到政策力度都是空前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体会到城镇化是经济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培育内生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6%,与工业化国家70%的城镇化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对城镇化的问题,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城镇化是重要的依托。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第二,要把握好当前城镇化的重点。这次政策倾向很明确,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刚过6亿,按照15亿的人口高峰、70%的城镇化水平测算,今后还有4亿人要进城,而目前几万人规模的县城,人口增一倍、两倍都是有可能的。农民进城还有一个生活成本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贴近农民的购买力。
第三,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是城镇化重要的任务。
责任编辑: 崔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