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生村官论坛 > 正文
 
大学生村官故事:三年,我与你结下了不解情缘
作者:保山日报社 点击数:1302 更新时间: 2019-12-16 来源:保山资讯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自2016年9月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敢顶社区任职。所有的不期而遇,就是从这个9月开始了……

(一) 遇见

清晰记得,2016年9月25那天,搭着长途客车,拖着一箱行李,独自一人来报到的情景。

9月的芒宽依然炎热,但当地老乡和村委会干部的热情,比这酷热的天气还热,让孤身到异乡的我很感动,也很欣慰,远在他乡也有“亲人”。从此,“小杨”这个称呼,变得无比亲切了。

在这里,我遇见了和蔼可亲的领导,也遇见了随意谦和的同事;在这里,我遇见了视我如家人的老乡,也遇见了意趣相投的同龄人。

在这里,我遇见了当地淳朴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也遇见了因不懂当地风俗而带来的一时尴尬;在这里,我遇见了带月荷锄归的种田人,也遇见了卷着裤脚抓泥鳅却忘记回家吃饭的小朋友。

当然,在这里,我也遇见了爱情……

(二)所见

稚气未脱,书生意气。到村的第一个事,就是了解村情和贫情。起初这个月,都是支书带着我,开着他的“小红马”,四处介绍,让我了解了村容村貌。

“小红马”是他自己对自己用了10多年“大阳牌”摩托车的爱称。

慢慢的了解了村情和贫情后,我也逐渐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了。

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大,有1185户4321人,加之村委班子5人,年纪偏大,电脑业务跟不上,所以,我的到来,弥补了这个缺口,主动承担起每天的报表、总结、汇报、档案等文书工作。

做基层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你忙的时候,大家都在忙,农户们白天干活,晚上收工回家,所以白天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晚上,就是入户了解情况,走访调查的最佳时间了。

但入户走访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因为我所在的村,有绝大部分是傈僳族,为了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特地学习了他们的语言,我将日常交际用语,把他们的傈僳族发音,用谐音备注上,就像我初中第一次学英语那样,“book”,我就在后面写上汉字“不可”。

慢慢的,我学会了用傈僳语称呼他们,问他们吃的问题,穿的问题,学会了玉米、水稻、钱、读书、打针吃药等等日常用到也是脱贫工作必须用到的词汇。

之后,我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工作开展也顺利了许多。

脱贫攻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而开展。对我所在的这个村而言,住房保障,是最大的问题了。村委坚持以“三挂四包”的原则,我负责了一个小组的危房改造工作。

在入户动员到开工,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实施开来。唯独有一家,在多次入户动员都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下,居然最后一次,被我一句“玩笑话”说动了。该户是麻勐林组的老张,一家四口人居住危房,多次入户动员,都是用宣传政策、权衡利弊、好话“相求”等措施,均无动于衷,毫无效果。

回到宿舍,我仔细分析,最后发现,老张家有且只有一个女儿,叫慧青,现在都已经21岁的大姑娘了,在深圳打工一年多。

第二天,又一次入户,进去的次数多了,老张家的老黄狗也不跟我瞎“吠吠”了,老张还是一脸冷漠,他妻子递过来了一个凳子。

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家慧青今年过年应该回来的吧?”阿姨说,“过年肯定回来了。”话匣子打开了,我接上说“到时候领着男朋友一起回来过年咯!”看见他们害羞的笑了起来,边笑边说“她还没有处对象呢。”趁着他们的笑声,我说了一句“要是真的领着男朋友回来,看见你们住在这么一个危房下面,小心把别人吓跑了。”

叔叔阿姨停止了笑声,似乎他们没有考虑的这么长远。他们家就这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一直当做小棉袄,可无奈时间无情,岁月不饶人,现在21岁了,迟早要成家立业,那可是要招上门女婿的。

一顿沉默后,我开着玩笑说了一句,“叔叔阿姨,房子一定要盖,早盖晚盖都要盖,趁着现在政策好,拆除重建,盖了吧!”看见夫妻俩互相看看对方,似乎都动摇了,但是都没有台阶下,都在等着对方下决定

。我便笑着说:“听说慧青可是大美女,等你们房子盖好,我都想来‘上门’做女婿了。”全场哈哈大笑起来,看见时机成熟,我将协议、合同、实施方案、户型都介绍了一遍,老张同意签字,第二天,施工方就进场开始施工。

现在老张家已经盖好了新房,装修的漂漂亮亮,喜居新家。

其实基层工作,不需要大道理,更需要人情味。

(三)再见

三年,下组入户、走访调查、加班报表,已经是常态。我也时常一边做着材料一边抱怨;也时常不顾谦谅,以刚碰刚;也时常遇事莽撞,得罪八方。但是韶华不负,青春依旧,弹指三年,栉风沐雨,留下了无数的笑脸和回忆。

三年,我爱上了傈僳族围着篝火,举着布汁酒,唱着歌,尽情放纵;我爱上了7月满地青黄芒果和鲜红荔枝;我爱上了老乡手握打田机耕地的轰鸣声;我爱上了低头的麦穗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和嘈杂的虫鸣鸟叫;我更爱上了这里的人,他们洒脱直爽,朴实无华,晨星履草,胼手胝足。

三年,不紧不慢,聘期结束。一声吆喝,一句问候,一间屋子,一泓泉水......他们都带着生命灵动的气息,让人不由得嘴角上扬。这里的一切,都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份工作,这里的人和事,与我结下了这样的不解情缘......

【杨金鑫】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