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4元;到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长了三百多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解决温饱,到走上小康,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南昌,以进顺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村,在这波澜壮阔的70年里破茧蝶变、演绎精彩。今天,我们就去“江西第一村”进顺村看看,他们是怎么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十大名村”的。
中秋佳节将至,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罗玉英来到94岁的老党员陈作福家中走访慰问,上百平米的房子亮堂通透,这让陈作福的晚年生活格外温馨。
进顺村原生产队副队长 陈作福
村里又发工资,村民有钱又做房子,村里又在这里做了房子,又分房子,这样好的房子家家都有,每家都有一套两套,村里的变化 我可以说到了小康社会,你晓得有多少企业,我都算不清。
然而,在70年前,进顺村还是另一番天地。当时的进顺村,位于老福山附近的上窑湾,属于南昌城郊,村民代代以种菜为生。
进顺村原生产队副队长 陈作福
种点子菜园,卖菜都好困难,卖不到什么钱,早先有句话“有女都莫嫁上窑湾,一年到头没有闲,硬木扁担衫木桶,代代不离驼背种。”娶老婆都好难娶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进顺村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迈出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第一步,一批村办企业兴起,让村里一些人逐渐摆脱了贫困。当然,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小企业又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进顺村原内衣厂厂长 吴三佗
上世纪八十年代,塑料厂、内衣厂、装订厂、福山饭店、福山餐厅,加起来有十多个,当时就农村里也没有什么技术,小作坊二三十个人,最多食品厂和饮料厂五六十个人,当时什么情况呢,分配制,你当年赚的交掉村里的,就一下分光,到了另一年又要重新来过,要不就贷款,就这个情况,那时候搞企业很艰难。
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进顺村逐渐变成了没有土地的城中村,一个世代以种菜为生的村庄没了土地,将如何发展呢?这个时候,进顺村创造性地提出“跳出进顺发展进顺,再造一个新进顺”的新思路,他们在青山湖民营科技园购买土地,建起了工业园区。
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 罗玉英
这块土地就是1998年,跳出进顺发展进顺,买的第一块土地,这是1998年7月份签的合同,这是我们的协议书。(记者:当时为什么想买这么一块地?)当时因为我们进顺村是个城中村,南昌市不断地扩大,包括原来工业企业的发展,比如江拖、江电、铁路,包括中国银行,外贸都征用了我们进顺村的土地,进顺土地到80年代初就寥寥无几,到了90年代,我们的土地更没有了,进顺村如何发展,必须换过思维来发展,要跳出进顺发展进顺,买地来发展。
当罗玉英把她的想法提出后,立刻遭到了身边人的反对。
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 罗玉英
我是把洪都南大道的12亩花圃用地采取土地置换,那12亩土地换到了720万 我们买民营科技园,当时这个土地是8万一亩,我一亩可以换7亩到8亩,还可以用于建设的一部分资金,何乐而不为呢?那个工业园一年可以给村里增加120万。
进顺村村民 刘省宝
因为我们当时这个南昌市的地是城中村,那个地相当好是吧,有些人意思不知道,说什么好像我们门口的地都卖掉了,跑到那么远去买地,他们觉得这些人当什么鬼班子哦,把金子换泥巴。
如何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呢?当时,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为了学习先进理念,罗玉英就带领党员干部多次外出取经。
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 罗玉英
我们就组织我们进顺村党员干部到了中国的第一村华西村,浙江的滕头村,杭州瓜沥镇航民村去参观学习,回来以后就展开思想大讨论,我为发展献一计,大家每个人讨论,每个干部每个党员要发言,发言当中大家就提出来,书记你地还买少了,还要多买点,你看人家这些名村,有多少发展空间啊。
思路一变天地宽,进顺村秉承“跳出进顺发展进顺”的理念,大刀阔斧地建起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村民住宅区,发展飞地经济、楼宇经济和园区经济;此后,他们还在1999年、2002年、2016年分别进行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企业股份量化到每一位村民手中,让村民有了长久保障。如今,进顺村村民不仅可以享受股份分红、医疗关怀基金、学生奖学金等19种福利,而且,村民学校、妇女健康之家、图书室、舞蹈队样样齐全,还开设了全省首个村级老年大学。
进顺村村民 张业芬
退休以后在这里唱歌跳舞,还是专业老师带我们,我们退休以后都有稳定的工资,我们每年福利都有,大小节都有福利,都是村里发的,老年生活活得有滋有味的。
70年来,进顺人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从工人到股份持有人的转变,进顺村也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乡村到城市,从落后的上窑湾到“中国十大名村”的历史性转变,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78元上升到2018年的超3万元,增长了超过383倍。进顺村的发展,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70年来,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的184元,到2018年的17866元,翻了96倍多。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也从1985年的15.98平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58.23平方米,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