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立夏,浙东平原万木葱茏。
作为全国罕有的5A级景区乡村,今年加长版的“五一”假期,把宁波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忙坏了。“美景+美食”的叠加效应,让今年2月投运的滕头生态民俗农创中心美食园,一举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景点。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排定档期的研学少年……几股人流把两平方公里的小村挤得水泄不通。精明能干的傅平均一边下令限流,一边对记者感叹道:“如果有一个趁手的景区管理团队多好啊!”
这种感叹的背后,是滕头“美丽经济”升级、迈上新台阶后,对专业人才的“如大旱之望云霓”。作为社会总产值近百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5万元的全国网红村,滕头村已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的前列,各种“成长的烦恼”也扑面而来。
“美丽经济”升级之路怎么走?网红村如何一直红下去?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各种挑战,“一犁耕到头”的滕头人,再次迈开了探索的脚步。
一个村如何带动一片村
探索:从“党建联合体”迈向“命运共同体”
随着“呜”的汽笛声,一列卡通喜感的观光小火车,满载着城里来的游客,从美食园旁的站台驶出,向着滕头村的花草绿荫地缓缓驶去,浙东平原美景尽收眼底。
每次看到这幕场景,已是中年汉子的傅平均,总会感慨万千。因为小火车承载的,是滕头村的新使命、新探索——一个村带动一片村。
任村党委书记的一年多来,傅平均无时不刻在思索一个问题:滕头村如何更好地带动周边6个村一起发展?“这既是滕头村腾挪空间再发展的需要,更是‘滕头道路’的内涵所在:共同富裕。”他对记者说。
作为我省乡村振兴的老典型、排头兵,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滕头村不断探索改革,勇立潮头。
“常青树不容易,滕头要继续走在前列”,这句话被醒目地镌刻在村口的石碑上。这是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证书时,对滕头村老书记傅企平的殷殷嘱托。
近段时间以来,省委书记车俊多次强调,要发挥先进村龙头带动作用,把周边村带动起来一块发展,在做强做精“点”的同时,带动周边村这个“面”,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如何以“点”带“面”?此前,老书记傅企平早有探索。2015年5月,经滕头村所在的萧王庙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滕头区域党建联合体正式成立,滕头村与相邻的6个村庄,开启了“抱团”发展之路。
4年来,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的区域党建联席会议、60多场不定期召开的书记碰头会,当地顺利推进了高教园区建设征迁、区域经济联合体筹建、田园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等重大事项,解决了农田取水、拆迁协作等70多个具体问题。
随之而来的,还有区域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滕头村依托村办事大厅,建起区域便民服务中心,累计为周边村民提供服务3200余次;在新建的区域调解中心,15位深孚众望的“老娘舅”,跨村调处纠纷,深受各村百姓信任,几年来该片区无一人上访;由各村党员组成的区域联合巡逻队,活跃在防台抗灾、治水剿劣、处置突发等事务的一线。
“面对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挑战,区域党建联合体还应发挥更大作用。”萧王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横翔说,“要让‘党建联合体’推动‘经济联合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把7个村真正聚拢来,拧成一股绳,凝成一条心。”
观光小火车项目,便是这项探索的试水。
作为区域产业合作重点项目之一,小火车一期全程2.3公里,将滕头村内各个景点连接成线,二期项目将延伸至周边的青云、塘湾等村庄,串联起滕头生态景区、青云古村落、林家村万亩桃园等特色旅游资源,带动周边村庄共同打造景区。目前,一期投运将满周年,人气爆棚。
这时,矛盾也接踵而至。
原本,滕头村以租赁形式,向邻村“借用”土地,并负责小火车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看到项目发展红火,邻村提出要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收益的分配。青云村党总支书记孙勇其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小火车线路沿溪而来,大约需占用该村30多户村民的十几亩土地,村民希望通过土地入股,获得一份更长远的收益。但在滕头人看来,一车车游客已为邻居引来勃勃商机,一间店面的年租金已从3000元涨到了两万元左右。
此外,迥异的管理模式、经济体量,也拦住了小火车跨村穿行。
孙勇其说,滕头村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几百万元的项目只是“毛毛雨”,经营团队就可拍板,但在青云村就是个天大的项目,未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就定不下来。“但统一思想谈何容易?”他苦恼地说。
小火车项目的试水,让抱团振兴的深层次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
这时,奉化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引入工商资本,通过连片开发,打通利益壁垒。
眼下,该区已引进省内的一家地产巨头企业和宁波的一家国企,由它们联手制定和实施《奉化城西乡村振兴先行区初步规划》,滕头区域党建联合体7个村也正在其内。这是奉化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大手笔。
但面对工商资本的到来,奉化区也保持着一份独特的清醒。区委书记高浩孟反复告诫傅平均:“我不差你一个城市花园,不要把我的滕头搞没了!”他始终认为,一个“农”字,是乡村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工商资本“上山下乡”,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村面貌,但产业振兴这一核心,还是要像滕头过去那样,自己奋斗“内生”出来。
“如何实现连片内生性发展?关键要把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成谋划区域发展、干事创业的平台。”奉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后要继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制度设计、组织引导、思路共谋,让区域党建联合体在抱团振兴中,真正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
无疑,在小火车的汽笛声中,滕头人将带着“共同富裕”的使命,以深化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为载体,勇敢地驶向乡村振兴的“无人区”。
“美丽经济”专业人才从哪来
探索:求贤于“校”、求贤于“己”、求贤于“镇”
仅今年5月1日这天,滕头村就涌入了5万名游客。
自2010年与溪口成功共创5A级景区以来,滕头村的“美丽经济”已跳出采摘游的初级形态,并凭借雄厚的集体资产,迈上了大项目、整体推的大型农村景区新台阶。
然而,人才瓶颈也随之凸显。
迎着晨曦,宁波滕头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崇辉走进农创中心,开始忙碌:检查后勤保障、接待旅游团组、研究商铺转型、策划推广方案……整整一天,没有片刻闲暇。总投资达3亿元的农创中心,是滕头村迄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项目。可承担运营的文旅公司,目前仅有8名员工,且多数缺乏旅游营销、项目运营的相关经验技能,大小事务都得靠林崇辉来拿主意。“我们一直在招揽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善于同农民打交道的人才和团队,但真的很难找。”他说。
游客纷至,负责村容环境工作的村委委员傅海丰压力骤增。“光是每天进村的私家车、旅游巴士,就超过1000辆次,村道经常拥堵,村民与游客都有怨言。”为专心管理村务,傅海丰已将自家养殖场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一门心思扑在村里,但仍应接不暇。他坦言,想让村庄真正变成景区,滕头村还要组建一支专业化景区管理团队,协调好游客与村民,乡村旅游与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关系。
更令傅平均烦恼的是,滕头村已按照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要求,开启“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居变民宿、农副产品变旅游产品”的新探索。但这又对原有的旅游营销模式、村庄管理方式,提出了诸多新挑战。“今年村里要上马30个乡村振兴项目,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很大。”傅平均说。
“美丽经济”升级后,专业人才从哪来?
一方面,滕头村求贤于“校”。滕头村往南,一路之隔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奉化校区已新近启用。根据双方的战略协议,今后,滕头村不仅将与该校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特色养生产业基地,还将通过设立奖励基金、创业基金等方式,全方位扶持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大学生,引导他们进村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滕头村求贤于“己”。去年3月,傅汪洋大学毕业后回村工作,就被委以重任。经过一系列大项目的磨练,他已迅速成长为景区建设的行家里手,服务在工程一线。“这项工作还刚起步,形成人才梯队,还有待时日。”傅平均说。
城镇是城乡的桥梁和纽带。破解乡村“人才荒”,美丽城镇建设是重要突破口。
眼下,萧王庙街道正以美丽城镇建设为载体,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交通、居住等配套设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从而给投身乡村振兴的“金凤”们筑好巢。“让青年人才‘安居在城镇,工作在乡村’,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陈横翔说。
新型职业农民如何炼成
探索:搭建农创中心平台,呼吁创业技能培训
晌午时分,古色古香的美食园内,人流熙熙攘攘,上百种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引人垂涎。
自今年2月美食园营业以来,滕头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700万元。
滕头村打造美食园,不仅是为丰富旅游产品,更是为村民搭建创业的平台。为此,村里对园内店铺统一装修,对入驻商户不收租金。可没想到,现有160家店铺中,真正由本村人经营的仅有5家。即便算上周边村的村民,占比仍不足十分之一。
原来,为了提高档次、集聚人气,美食园筹建之初,滕头村就面向全国进行招商,吸引650多位“美食工匠”前来报名,评委团还对这些“网红美食”逐一品鉴打分,掐尖录取。但村民们大多只会制作茶叶蛋、年糕、牛肉干面等传统小吃,在产品创新方面,难与专业商户比拼。即便成功入园,他们也不擅营销,竞争始终处于弱势。
返乡大学生傅丹丹的店铺,主打海鲜馄饨。由于现包现煮,烹制时间过长,加上汤水烫口,不便打包,消费体验大打折扣,顾客寥寥,日均营业额仅400元左右。而相邻的长沙臭豆腐店铺,日均营业额超过5000元,差距明显。
按规定,美食园将定期对店铺营业额排名,实行末位淘汰制。但目前,当地村民店铺的业绩普遍不佳,随时都有关铺的可能。傅丹丹说:“看着他们在村里赚钱,自己却没好手艺,既眼馋又无奈。”
追求业态档次,还是“普惠”村民,滕头村面临“两难”选择。这种“两难”,折射出农民追逐乡村创业潮时的本领恐慌。
上世纪80年代,当绝大多数中国农村还沉浸在分田到户的喜悦时,滕头村两委却决定继续走集体化经营的路子,村民们纷纷将农地等生产资料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经营,村集体经济由此逐步壮大,村民也得以享受如今每月1500元的固定分红以及让城里人都眼红的住房、养老、医疗等福利。可随着“农二代”们离村进城,滕头村目前的留守人口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加上生活相对富足,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的意愿并不强烈,已无法满足创业发展的需求。
乡村振兴,农民不能当“看客”。为此,滕头村积极整合资源,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激励农民创新创业。村民傅云海有养鸡的经验,村里就创造条件,鼓励他学习生态养殖,将鸡蛋包装成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大幅提高。而今年底,村生态农创中心民宿区也将投运,届时又将增加50多个就业岗位。
采访结束时,傅丹丹告诉记者,亲情乡愁的羁绊,让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创业。她希望政府部门能像扶持青年创客那样,加大对农民的创业帮扶:“最渴望的,是精准的创业技能‘靶向’培训,帮助我们在家门口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