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第二届全国“村长”论坛简介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4906 更新时间: 2009-08-15 来源:村促会
 
 

此届论坛,是十六大之后的第一次“村长”论坛,也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次“村长”论坛。在新形势下召开的这届论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时 间:2002年11月23日至25日
◇ 地 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承 办:南京市江宁区章村
◇ 亮 点:达成《江宁共识》,签署《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
【论坛概况】
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后,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100多个村庄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党组织书记聚集在历史名城南京,于2002年11月23日至25日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村长”论坛。论坛中心议题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此次论坛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发起,与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社、江苏省农林厅、中共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南京市经济协作区、江宁区委和区政府共同主办。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段应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江苏省委副书记许仲林,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姜道远,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南京市委副书记陈家宝,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区委书记王建华,南京市政府副市长盛金隆,民政部计财司司长、本届论坛组委会主任白益华,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根长,国家计委农经司副司长胡恒洋,农业部农研中心副主任宋洪远,中国农村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文学,农业部产业与政策法规司处长黄延信,本会副会长张从明、余展,本会常务理事黄道霞、艾云航等。出席会议的还有,湖北省农办副主任严官金,上海市农委副局长顾吾浩等。“华夏第一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余展同志主持。段应碧同志就2003年的农村工作问题讲了几点设想。陈锡文同志以农村工作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为题讲了话。在论坛会上发言的还有:刘立仁、黄道霞、宋洪远、黄延信等同志。王建华同志就江宁区如何全力打造高科技花园城市的问题作了专题发言。pinjaman peribadi
以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题,与会“村长”进行了对话。江苏华西村吴仁宝、辽宁后石村陈玉圭、山东刘庄村刘耀、北京草桥村牛放、重庆民主村杨岱南、云南福保村杨正宽、河南张武店村霍清廉、江苏大洋村严祝信等十几位“村长”做了生动简短的发言,并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李文学、黄延信和广西蒙山县县长黎伟就“村长”们的介绍进行了点评。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对话,激起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会议还就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签署了《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并通过了《江宁共识》。全体代表在章村的农民公园亲手种植了一片“村长”林。
会议期间,段应碧同志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与东中西部的14个村庄的负责人,就当前农村基层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

  【报告摘选】
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 江苏省农林厅厅长 刘立仁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把第二届全国“村长”论坛放在江苏召开,这是对江苏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支持和鼓舞。“村长”论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而且是一项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大力推进“三资”开发农业,即推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进军开发农业。要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推进村一级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大家对这个思路总的反映是三条:一是“三资”开发农业发展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因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投入,钱从那里来,只有动员社会资金来投入开发农业。二是“三资”开发农业把整个经济搞活了。因为“三资”开发农业,带来的不仅是投入,而且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三是“三资”开发农业,使全省经济也呈现出三大亮点,即民营企业的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三资”开发农业方面的招商引资,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九五”期间,全省的统计“三资”开发农业引进资金162个亿2002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全省引进“三资”开发农业项目达到1700多个,引进的资金达到59亿。
我讲的第二句话是,推进整个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这个推进过程当中,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我们提出农产品“要入世,先进超市”的要求,我们的农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在国内推向超市。这是我省推进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阶段提出的一个“进向思维”。我们过去的农业,长期处于短缺阶段,现在变成供过于求了。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质量,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建设。把农产品的质量建设推上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要想办法把农产品推上超市经营平台。我省的农产品要走出江苏、走向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走向超级市场,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80%都是在超市经营的。
我们提出“要入世,先进超市”,有四条理由:第一,农产品只有进入超市经营,才能够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第二,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成熟的标志是农产品的超市经营。农产品只有在超市经营的平台上,才能超脱自身的价值,进入一种品牌效应。第三,农产品只有进入超市,才能够事实上有效地进行全程控制。超市经营,为农产品设置了一个门槛。第四,农产品进入超市,才能够实现优质优价。只有当农产品的安全成为第一卖点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优质优价。现在老百姓买农产品,首先不是关心数量多少,而是关心安全不安全。把农产品推向市场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跨过这道门槛,我国的农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把农产品推上超市经营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领导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外向型农业和农业入世的一个前奏。
我讲的第三句话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全面小康应当有一系列的要求,但重要的一条是人民生活标准和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在这方面提出了“早餐革命”的新理念,即牛奶加鸡蛋的“早餐革命”。我们提出了四句话:一是中国人要珍视早餐。因为跟外国人比,中国人饮食差异最大的是早餐。中国人的中餐还可以,晚餐最丰盛。中国人最马虎的是早餐,外国人的早餐,是最为丰盛的,牛奶、鸡蛋、面包、黄油、水果统统有,所以,外国人整天可以放开来干工作。二是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早餐呢?一是忙,二是穷,吃不上一顿好的早餐。三是“早餐革命”的含义,就是在吃泡饭、稀饭的基础上,增加牛奶和鸡蛋。牛奶营养全面,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它能够提高人的免疫能力。鸡蛋里含有新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四是“早餐革命”可以引发更多深层次的思考:第一是粮食问题。中国的粮食问题从解放到现在,一会说多,一会说少。实际上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个转化问题。一个鸡蛋需要二两八的粮食转化,如果一个人早上吃两个鸡蛋,那么半斤粮食就下去了,如果中国人都达到这样的早餐水平,那要多少粮食转化呢?第二是就业岗位问题。如果13亿中国人的早餐都是牛奶加鸡蛋,那么需要很多人去养殖、加工、服务,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第三是引导消费问题。农民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瓶矿泉水要几块钱,一斤鸡蛋才两块钱左右,应该引导消费。第四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问题。从娃娃开始多吃牛奶、鸡蛋、面包、黄油,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媒体看论坛】
全面建小康,“村官”想什么
  
“村官”,他们是村民直接选举出来的,他们的所思所想、一举一动都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日前于南京结束的第二届“村长”论坛,来自25个省、区、市的100多位“村官”聚集一堂,畅谈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农村社区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将来。
以特色求发展
  采访中发现,“村官”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发展”,与此相联的另一个词就是“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促发展,已经成为他们在发展村级经济时特有的清晰理念。
山东省聊城市的刘庄村过去是一个一不靠城、二不临路的贫困村,可如今的刘庄却是家家户户住上了小康楼、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程控电话,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多元的富裕村。谈起变化的原因,村委会主任刘耀将其概括为因地制宜,找准优势,突出特色。他们村在发展蔬菜脱水厂、速冻食品厂等企业时,挑的全部是立足本地资源型的项目。
近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与刘庄村相似的广东省广州市槎龙村、江苏省盐城市大洋村、河南省卫辉市张武店村  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特色经济村、农业精品村和民俗文化村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鲜花绽放在祖国各地它们所显示出的蓬勃生命力说明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确有利于加快村级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是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因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主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的确是“村官”们的心中所系。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后石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圭在谈起村里的发展时说,“现在干啥都得想着点儿将来,老辈儿留给咱们的是青山绿水,咱不能啥也不给后人留吧。所以我们村里在办企业时是宁可不挣钱,也不能有污染。”与他有着同样想法的“村官”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广东省广州市沙东新村党支部书记杨锦兴介绍说,如今的沙东新村是绿树成荫、山清水秀,村民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着富足的生活。
“村官”们在此次论坛上倡导并最终签署了《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保护环境,人人有份;养护水源,耕地是金;百行百业,生态先论;优先优育,造福子孙……。这字字句句都描绘了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绿色”将来。
全面发展建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发展是关键。
谈起全面小康,各位“村官”的认识既清晰又惊人的相似,广西自治区梧州市龙新村党支部书记严醒智说,“我们村去年人均收入3500元,说来已经实现了小康,但这个小康并不全面,而且我知道在还有很多村连我们这个水平还没达到,想实现全面小康任务不轻啊。”当记者问起“你心里的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儿”时,他说那时候不仅我们的生活应该达到一定水平村民素质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社会稳定,村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还应该知法懂法。当记者将同样的问题问到河南省卫辉张武店村党支部书记霍清廉时,这位硕士“村官”描绘了一幅“衣食富庶、精神充实、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
如何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孟庆喜谈道,要加快发展村级经济,一方面要引进信息、技术;一方面要培养并留住自己的人才;要增强村民的公民意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向城市化靠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听了这些“村官”的想法,让人相信建设经济兴旺发达、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富有、民主法制健全、村民素质优化生态环境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业必将实现。
(原载:《人民日报》 2002年12月15日)
附:《江宁共识》
在第二届全国“村长”论坛上,代表们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近年来各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研讨,代表们达成了《江宁共识》:
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开创农村社区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村社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难点不在东部而在中西部,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特别是西部的落后农村。提高农村小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农村社区的共同努力。没有村社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小康目标无从实现;没有亿万农民的全面小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无从谈起。村社干部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村社发展的新思路,推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社区小康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的小康水平。
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首要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农业还面临着国外农业强有力的竞争。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经济建设的任务要比以往更加艰巨。在新形势下,村社干部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抓建设现代农业不放松,千方百计地拓宽生产门路,广辟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使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三、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新时期村社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的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本地情况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面向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决定村社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应当成为村社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比较优势的一个突破口和立足点,就是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各地村社应因地制宜,广开思路,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要找准市场优势与资源优势的结合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同国家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实现村社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在发展村社经济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环境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地区包括一些村社为追求短期效益,采取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做法,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严重冲突,已经到了必须深切关注的地步。近几年来,我国尽管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从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的基础仍然相当脆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得到遏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长远之计,又是当务之急。扭转这一局面,每个村社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资源,树立经济必须归属于生态的观点。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应当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村社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切实采取措施,探索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增长方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引导农民惜水、节水、循环用水和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五、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当好新时期富民兴村的带头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农村基层的领导者和带头人,村社干部以及农村广大党员,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的艰巨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农村的实现,最终也要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亿万农民群众的力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到完成这一宏伟目标上来。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村委会的带头作用。村社干部必须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自主权;要努力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与会代表坚信,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农村社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此次论坛上,代表们就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签署了《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作为共同遵守的约定。
《中国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公约》
三个代表,时代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保护环境,人人有份。
养护水源,耕地是金。爱护家园,我是主人。
野生动物,人类友人。自觉护养,利国利民。
百行百业,生态先论。绿色产业,做强做新。
发挥特色,科技兴村。升华素质,培育新人。
计划生育,国策定论。优生优育,造福子孙。
建设小康,历史重任。持续发展,铭记在心。
江宁公约,富民强村。行动起来,争当先进。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