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2009’名村影响力300佳之特点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4049 更新时间: 2009-12-22 来源:村促会
 
 


王金凯博士陈述2009’名村影响力300佳之特点

       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的发布,旨在为宣传推介中国名村提供平台,为发展中村庄提供参照体系,同时,也是对当前中国名村发展情况的总结。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名村既有典型独特的一面,又有相同相通的共性,纵观这些名村,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信息化彰显村庄发展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要素流动的加快,信息化对于村庄的发展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名村信息化的发展,以内在需求为动力,硬件建设为依托,逐步成为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利用,促进了村庄、村企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交流,使其能够更通畅地融入国内外循环经济体。本次进入名村影响力300佳的村庄中,绝大多数都拥有属于村庄(村企)的独立网站,这些网站能够成为自我展示、对外宣传、信息沟通的良好平台,也成为村庄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次活动的统计结果来看,村庄信息化程度与其村庄经济发展速度呈下正相关。全国百家村庄信息网站中,有39%进入名村影响力300佳,百家村企网站中70%的村庄进入名村影响力300佳,村庄信息合作平台——九村网的村庄均进入名村影响力300佳。

       2、合作是推动村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合作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新的经济区域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村企行业内外的合作也成为提高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村庄合作能够弥补自身发展局限的种种障碍,扩大发展空间,形成多方共赢的效应。在名村的合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方式:

       (1)辐射周边村庄。这种合作形式在强村的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随着村庄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延伸,对区域经济的辐射范围逐渐加大,加强周边村庄及地区的合作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并村及产业链一体化为主要合作形式。强村以自身的优势,在辐射合作中促使了周边农村的升级改造,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了产业的升级,加快了周边村庄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为强村自身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华西村先后并村30多个,南山村并村40多个,花园村并村10多个,名村的发展中或多或少均以兼并的形式扩张与带动区域发展,对本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跨地区辐射。强村以跨区域联合的形式,辅助发展较缓慢的村庄升级改造。较为典型的是村庄的东西部对接,东部的发达村庄对西部偏远地区的村庄予以资金、人才培养、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扶持西部欠发达村庄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如浙江花园村与河南安乐窝村进行对接,实体推进安乐窝城中村改造。

       (3)区域联合。区域村庄之间以产业联合、优势互补为基础,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共同发展。如浙江滕头村、航民村、花园村、方林村、上海的九星村,组成的浙沪五村合作;以溪南村为核心的闽西五村合作;以农科村与宝山村为核心的成都五村合作;以民主村与新立村为核心的巴南五村合作等,多个五村合作组织在全国各地形成,开创了区域村庄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3、公益成为名村的新时尚

       村庄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发展起来之后,公益事业成为了回馈社会的重要方式。将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名村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社会捐赠的形式,即对受灾地区、欠发达地区予以物质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以非物质的形式,包括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援助、人才培训,举办社会公益活动,以长远、可持续的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名村在扶持其它村庄建设中彰显小村庄大爱心的情怀,针对山东三元朱村技术输出中资金缺乏的问题,上海九星村给予连续5年的资金支持,名村合力推进冬暖式蔬菜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山西皇城村出资支持少数民族村庄建设,为促进民族共同富裕出谋献策;浙江良一村在村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平阴孝直村在推行以“百事孝为先”的基础,几十年如一日支持我国贫困地区和灾区建设。

       4、绿色、低碳成为村庄发展的新内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保证。

       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势必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涵。进入名村影响力300佳的村庄,以低碳、绿色主线谋求发展路子的村庄不在少数,这些村庄以观光农业、园林苗木、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等形式构建起了发展主线,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滕头村走绿色强村之路,以“中国生态第一村”的优势,成为进入世博会的全球唯一村庄,山西大寨村、皇城村将村庄生态建设放在首位,让村民享受绿色生态的同时,推行旅游富村策略,江苏江阴长江村更是打造出钢铁行业花园工厂,率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新目标。

       5、人才决定村庄的未来发展及影响力

       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因素,毋须置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农村发展的深入,对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的需求呈多样性,对农村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名村的实践来看,对人才的利用有以下特点:

       (1)重视本土人才。名村在发展之初,大多是以本土精英为核心,本地人才为主导,在这一过程中重视人才的能力,发挥人才特长,团结协作,是实现基础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2)引入外来人才。在本土人才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对人才需求的时候,积极引入外来优秀人才是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有效途径。

       (3)注重人才的任用与培养。许多名村注重对人才的作用,任人为贤,最大化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能力。以培养人才来提高人才资源储备,做到人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名村注重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引进人才,走村企人才全球化的战略。北京郑各庄村引进博士,管理村集体企业;浙江方林村引入外来人才,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6、村域经济能给地方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村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变资源为资本,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区位优势,在实现村庄突破与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村域经济的发展,在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利用的同时,也成为连接二元经济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它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农民生活保障和收入提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它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地方经济升级与转型,为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近年来,村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区域产业的整体推进,今年共有12个村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9个村庄产值超过百亿元,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撑点。

       7、乡土文化赋予村庄更多魅力

       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村庄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开拓创新,赋予了乡土文化更多内涵,使其成为展示村庄独特魅力的平台与载体。名村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表现为多种形式:有些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使得宝贵的非物质财富得以保留;有些拓展了文化内涵,在改革与发展中形成村庄新的内在文化特征;有些将文化内容化、产业化,在市场经济中寻找到了传承文化与发展文化的契合点。这些举措都是对乡土文化的延伸,也赋予了村庄更多的魅力。

       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造就了我国的特色村庄。如安徽的西递村、宏村、福建田螺坑村、广东自立村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皇城村等多个村庄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陕西东韩村、上海中洪村等成为中国书画名村。这些特色村以文化发展产业,以产业推动发展,走出一条特色致富的新路子。

       历届入选中国名村影响力300佳的村庄,都可谓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他们以自身的实践诠释了农村发展的内涵,也将带动更多的村庄实现发展的目标。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