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要闻 > 正文
 
三大举措确保禹州粮食六连增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2002 更新时间: 2009-12-14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讯 似乎难以令人置信,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旱,河南省禹州市竟然创造了粮食增产21.9%的奇迹,突破65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年获得粮食大丰收了。骄人的成就背后必有扎实的基础,用当地农口部门同志的话来概括,为保障粮食生产,禹州设立了三道“保险”。

  第一道保险是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禹州市为每一分耕地都建立了保护档案,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对一些大型工业项目实行“项目进山上岗”工程,同时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等进行整治复耕。5年来,禹州新增耕地3万多亩,工业项目进山上岗节约耕地近5000亩。

  “保田”的同时,“造田”也在同步进行。禹州市不断加大对低中田的改造,仅今年就投资3241.85万元,改造耕地3万多亩,新增耕地面积1500多亩。在此基础上,还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788万元分别进行1.1万亩和1.6万亩的标准粮田建设,使每亩每年增产粮食180公斤,增收300余元。为解决农业用水难题,禹州市投资1亿多元对13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新增灌溉面积4万多亩,完成了小吕、古城等乡镇16个台区的机井通电工程,为2.43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电源,每年减轻农民负担300多万元。禹州市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市)”。

  第二道保险就是向科技要产量。禹州市今年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共下派“科技保姆”120多人,包村组、包地块、包任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通过“地头课堂”,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农民粮食生产提供了全程跟踪服务。特别是测土配方技术的推广,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套餐”,使亩均增产11.7%,增收112.7元,每亩施肥减少成本3.5元。

  张得乡的刘栓柱高兴地说:“有了GPS定位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上网一看就明白。按这上面说的去办,少花钱还更管事儿,真是太好了!”他在电脑上移动鼠标,很轻松地在“禹州市GPS定位测土施肥系统”上找到自己的承包地。点击进入,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着这块土地的地肥状况,以及在施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比例。

  禹州市还相继推广了郑麦9023、新麦18、周麦18、郑麦366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10个,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建立小麦万亩示范区6个,其中郭连乡万亩示范区被农业部定为国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玉米示范区2个,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100%,小麦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552.7公斤,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601.5公斤。如今,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60%。

  第三道保险是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禹州市建立了严格的种粮补贴发放制度,保证资金直接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并通过资金拨(兑)“一折通”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16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去年实施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面积64.74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0%。今年又把83.69万亩小麦、76.16万亩玉米、3.31万亩棉花全部列入发放补贴的范围,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农户手中。另外还落实国家农机补贴740万元,配套资金80万元,鼓励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600多台套。惠农政策的落实,让农民看到了种粮的希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种粮积极性。如今全市已涌现出种地100亩以上的农户320多个。其中有6人成为河南省种粮大户,1人成为全国种粮大户。李涛;郭占军;吴辉

责任编辑: 崔京华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