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要闻 > 正文
 
甘肃五种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2028 更新时间: 2009-12-04 来源:农民日报
 
 

  “过去烧煤烧柴,烟熏火燎流泪;如今沼气做饭,省时省力省电;沼液沼渣还田,土地增效增产;猪羊鸡牛满圈,带动沼气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农民欢天喜地。”这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近几年以沼气为纽带,以养殖为重点,以种植为龙头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的真实写照。在整个甘肃省,各个市州依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了解到,目前,甘肃省主要有五种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畜牧业-沼气生产模式”、“农作物秸秆再生循环利用模式”、“畜-沼-粮/菜/果(药)”模式、“农-牧结合”及“农-牧-菌”模式、“农-牧-虫-禽”模式。这五种模式不仅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的矛盾,延长了传统农业链条,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还带动农民加快增收致富,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良性循环。

  截至今年7月,定西市临洮县在全县12个沼气项目村成功推广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示范户50户。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全县沼气综合利用户累计达到2300多户,综合利用面积达到2800亩左右,有效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现在甘肃赢得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大力推广。

  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饲料和秸秆,而畜牧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经过有效的加工处理,可以成为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因此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可以沼气为纽带,构筑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网,形成“农业-畜牧业-沼气”生产模式。据测算,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户均年可节省燃煤1.5吨,折合现金1000元;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户均年可增收节支400元左右;养殖业户均增收400元左右。这样户均增收节支1800元以上。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还可节约薪柴2吨,相当于3.5亩薪炭林生长量。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去年全省玉米面积超过800万亩,增加玉米秸秆150万吨,甘肃省努力破解制约秸秆循环利用的“瓶颈”,探索秸秆青贮氨化综合利用技术,加强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促进了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悉,2008年全省加工用于饲养家畜的农作物秸秆达590万吨,节约饲料粮108.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0.85亿元。农作物秸秆再生循环利用模式还有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农作物秸秆能源化等多种模式。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甘肃省正在加快探索研究这些模式,部分模式已制定推广计划。

  在武威市凉州区蔡旗乡沙滩村,农户将沼气池、暖棚圈舍、厕所有机结合起来,建成的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产生沼肥16立方米,有效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增加了产量。另外沼液可以作为“生物肥料”,以5倍液对作物进行冲施,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基本不使用农药,提高了蔬菜的抗病性。“畜-沼-粮/菜/果(药)”模式作为具体模式正逐渐被农民接受利用。

责任编辑:蔡薇萍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