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谁来做村干部的“接班人”
作者:刘龙飞 点击数:1980 更新时间: 2018-07-23 来源:《南方》杂志
 
 
采取从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能人和高校毕业生中“请”的方式。

    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广东将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在农村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村医村教、返乡大学生等党员中,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为代表的“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群体,是基层工作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南方》杂志记者采访发现,尽管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管用”等进行了探索,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选拔机制不完善等,仍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农村发展找好“头雁”、培养好“头雁”,成为多地探索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举措。


村级干部的“断层”难题


    近年来,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


    粤北山区某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深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由于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年轻、学历高的村干部一直是该村的“稀缺资源”;同时,由于村党支部长期存在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等问题,后备干部的培养也存在较大难题,村干部“断层”现象明显。


    据介绍,该村现有5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最高学历也只有一个人是大专。而在该村党员中,由于整体年龄偏大,“35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党员中,基本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黄明深说。


    “在一部分富裕农村,特别是土地价值高、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不少人‘抢着做’;而在那些不太富裕、缺乏资源的农村地区,确实出现了村干部‘没人愿意做’的现象。”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党国英分析,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的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很少能达到党员要求,导致在农村发展党员较为困难。同时,村级“两委”干部需要在群众中比较具有威信,一些经济能人、文化水平高的人威信高,但很多却不愿意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而那些愿意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村民,其威信或文化程度往往又达不到要求。


    调查显示,在一些地方,农村干部、党员老龄化已经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从党员中选村干部也成为难题。与此同时,作为后备人才的大学生村官,也面临留住难的问题。大学生村官政策问题研究专家李义良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仅9%的被访大学生村官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后继乏人”背后的真问题


    2014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石滩镇沙头村大学生村官冼润霞当着总书记的面,一口气对大学生村官待遇低、出路窄等问题进行了“吐槽”。


    冼润霞“吐槽”的问题,实际上正是当前很多大学生村官共同面临的困境,也是一些农村地区村干部的共同心声。


    不少基层干部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职待遇低、压力任务重、退休保障弱、上升空间小等,是让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后继乏人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不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少,村干部靠上级补助过日子。虽然近年来村级干部的福利待遇逐年提升,但总的来说仍然较低,与打工经商还有不小的差距,导致一些村内“能人”宁愿外出,也不愿当村干部。


    “比如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正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经济负担重,如果选择当村干部,每个月一两千元的补贴根本不能维持生活。”粤西某村一位村干部说,经济问题是导致当地一些中青年人不愿当村干部的重要原因。


    与待遇问题相比,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压力,以及在对村干部管理、考核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基层队伍活力。


    “农村工作涉及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方方面面,子女不孝、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宗族势力等,干起来既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一位村干部指出,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难免触及各方利益,使自己处境十分尴尬,有些人对此十分纠结,不愿涉足村干部行列。


    有村干部表示,从上级下来的层层责任书、各种考核等,经常让村干部感到压力比较大。此外,一些地方现有的干部选拔体制也使他们看不到前途,调动不了积极性,甚至导致忙碌、被动、应付、委屈、受气成为一些村级干部的现状。


不拘一格打造“后备队伍”


    近年来,为农村发展找好“头雁”、培养好“头雁”,成为多地探索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举措。


    从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出发,下定决心放弃城市高薪回到农村,到先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上任之初村“两委”干部不团结,村账上只有1.5元“启动资金”,到如今村里焕然一新的道路、休闲广场……4年来,韶关市新丰县下埔村“80后”村干部潘静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山区乡村“华丽转身”的重任。


    潘静雯是新丰县近年来选拔、培养农村干部的一个成功案例。2018年4月,在结合以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新丰县积极推进实施“头雁工程”。以谈话推荐及自荐方式,在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党员中发现人才;描绘新农村建设发展蓝图、做好政策宣传等,促使更多人才回家创业谋发展,以扩大选才范围;严把选人政治关,选拔思想政治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作为“头雁”人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村级后备人才扩大了选人视野。


    从2016年开始,针对全区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化、能力弱化及村干部培养选拔难等问题,茂名市电白区积极实施“村干部候任制”,并把该项工作列为电白区2016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2018年初,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完善,这一成功经验在茂名全市得到推广。


    “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有2人超过55周岁的,选配2名(候任干部);注重选配党员干部、女性干部和年轻干部。重点从本村(社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和其他优秀人员中选拔。注重传帮带,培养锻炼其处理农村复杂事务、发展农村经济能力及农村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完善选配、培养、管理、激励等一整套机制,茂名市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指出,要扩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视野,拓宽选拔渠道,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吸引更多“领头雁”加入村“两委”班子,避免各项工作“最后一公里”遇到障碍。


体制机制为干部成长“护航”


    有评论指出,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选培储备已成为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需要,应着力从四个方面落细落实。


    一是广开渠道精“选”。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采取从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能人和高校毕业生中“请”的方式 。


    二是拓宽平台细“育”。利用远程教育、挂职锻炼、对口交流等多种平台,突出年轻党员培养教育和党员作用发挥,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


    三是强化措施严“管”。经常性开展村级后备干部教育管理,创新村级后备干部聘期制。


    四是注重实践重“用”,使后备干部广泛接触和熟悉村级事务,提高参与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多位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农村党员表示,除了针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措施之外,他们更关注的,还是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才选拔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超平建议,要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让村干部“想为”“善为”“乐为”,让村干部岗位更具吸引力。要通过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政策激励机制、配套机制等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想为”的劲头。要通过开展党务能力、法治能力、致富能力等培训,增长村干部“善为”的本领。要通过强化考核评价,创造村干部选拔提升通道等,营造村干部“乐为”的环境。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