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蜀道亚高原 康养曾家山
作者:孙川东 鲍振峰 点击数:1552 更新时间: 2018-07-23 来源:《中国村庄》
 
 

   曾家山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东部,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是古蜀道上突兀起来的巨大高山台原,幅员面积586平方公里,海拔平均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3℃,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0℃,是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的绝佳旅游胜地。曾家山作为朝天区最具绿色资源禀赋的区域,境内自然生态保持良好,喀斯特地质景观特色鲜明,其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稳定在100%,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2万个以上,有川北“小西藏”之称,是环抱青山绿水、守望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聆听鸟语虫鸣的生态家园。近年来,朝天区围绕旅游产业“1234”发展思路,切实做特做优旅游名片,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8%以上,年均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旅游业真正成为朝天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蒲家乡罗圈岩村

易地搬迁脱贫旅游开发致富

    六月的北京早已是酷暑难耐,来到广元的第一感受是凉爽。笔者一行的第一站是罗圈岩村。沿着嘉陵江北上,在离开广元市区20多公里后,在江边过桥,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绕了近一刻钟才进入这个过去不起眼的小村庄。罗圈岩村幅员面积3.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88%,年平均气温14℃,最热月平均温度23℃。

    来到罗圈岩,笔者首先来到了村集中安置点广场,广场很宽阔,高大的山壁上,绿底金字的“云顶人家 罗圈岩村欢迎您”几个大字引人注目。站在广场下,可一览白墙黛瓦的新民居,40幢新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瓦白墙,门前庭园,菜苗郁郁葱葱,犹如世外桃源。在集中安置点的正前方有200多亩田地,乡党委书记董清梅介绍说,这些地是置换过来的,人均两分地,主要让每家每户种点蔬菜水果等,确保每户群众平日的蔬菜能自给自足。

    罗圈岩村原本是广元市朝天区一个典型的高山贫困村,也是秦巴山区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全村辖3个组69232人,共有建卡贫困户42139人,贫困发生率61.88%。该村2017年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共搬迁4012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892人,同步搬迁户1234人)。这几十户都是从附近山上搬迁下来的,离这里从两三公里到七八公里不等,但都是交通不便,就地脱贫很难。董清梅说:“易地扶贫搬迁确实投入大,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他们长期的出路。”罗圈岩村安置点占地面积40余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小组微生”建设理念,以及“菜单式选择、差异化补助,群众性推动、民主化搬迁,综合性配套、全方位保障,产业化支撑、长效性增收”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该安置点建卡贫困户人 均补助2.5万元、同步搬迁户人均补助1.2万元。安置点于20173月底开工,8月底建成,9月份全面入住,并于916日成功迎接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召开,被外界称为“罗圈岩速度”。

    笔者走入一户搬迁房,三室一厅一厕一厨,三口人,74平方米,有线电视、无线网络、自来水、照明电器一应俱全。在搬迁户新居前面,看到每家都有一块小菜园,或种着蔬菜,或种着花草,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路旁种有观赏荷花,上百亩的荷花含苞待放。一边走一边听书记介绍: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罗圈岩村立足海拔高、气候好、生态美等自然资源禀赋和离城近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了方便旅游,罗圈岩村按照“五通六有”要求,切实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通信“五通”和有村活动阵地、有文化广场、有农家书屋、有益农社、有远程诊疗系统、有就业培训系统“六有”。目前,罗圈岩已建成岭上荷花观赏园,种植观赏荷花100余亩;田园采摘体验园,种植大樱桃、青脆李、甜桃100余亩;修建观赏步游道3000米、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形成了“一谷两带三区”融合发展体系,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逐步彰显。同时,罗圈岩坚持农旅融合、龙头带动,强化定点帮扶,实现多元增收,初步探索形成了秦巴山区高海拔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安置新路径,形成了农旅融合、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罗圈岩建立的“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种植高山露地蔬菜、观赏荷花、小水果等500余亩,发展民俗农家乐5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个,养殖大户8户,建设集中养殖区2400平方米,养殖黄羊3000只、土鸡2万羽,辐射带动农户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解决搬迁农户就地务工35人。与帮扶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供销协议,通过“以购代扶”的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年实现线上销售6万余元。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外出务工、旅游服务、“订单”农业、集体经济分红等多元增收渠道,2017年实现人均年收入8754余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6684元)。

沙河镇白虎村

 “三村联盟”抱团发展

    “云中天寨,白虎花乡”,袅袅婷婷的夏雨中,沙河镇白虎村生态农业示范园上方,白色的云雾如轻纱般飘渺,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彩画。“园区规划占地800亩,目前,已按规划布局栽植了草莓、樱桃、桃子、李子、八月瓜等小水果500亩,目前,正在进行林下野菜套种。”园区在时间上一月一景,一季一景,花季、果季更是一天一景;在空间上一山一景,一沟一景,一坝一景;在微观上一步一景,一树一景;确保了游客四季有景可观、有果蔬可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德介绍,白虎村的这部分园区属于 “三村联盟”,金罗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

    白金罗农业生态园区以“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心灵”为理念,以川北农耕文化与新型农业为支撑,创新打造的集农业生产、景观、休闲、运动、度假、科研、消费为一体,具有典型川北地域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其核心是以三产联动发展模式解决当地“三农”问题,形成“三村联盟”(白虎村、金笔村、罗圈岩村)资源综合开发、产业综合发展、功能综合配置、配套综合建设、目标综合打造、效益综合体现的创新型农业综合体。

    “三村联盟”共同打造的创新型农业综合体,面积1.2万亩,人口约1600人。根据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已建成一园四区:

    以白虎村猫儿山为核心的休闲农旅综合区——赏花采果、看黄崖飞瀑、游山地马道、品农家美味;

    以狮子岩为核心的天然氧吧公园——石林迷宫园、森林植物园;

    以白虎林场为核心的生态养殖产业区——春山林麝、高山牧场;

    以罗圈岩村为核心的川北民俗民居休闲区——岭上荷塘、高山运动带、足球场、篮球场、高山自行车运动带等;

    以金笔村水草坪为核心的休闲康养区——药膳食府、水草人家、竹亭垂钓。

    “三村联盟”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园区建设盘活了集体资产,千百年沉睡的荒山可以入股,可以建公园;土地流转解放了村民的双手,可以外出务工,可以就近就业,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共享园区发展成果。

“深呼吸小镇”李家乡

云端蓬阁净土菜篮

    李家乡地处广元市朝天区东南边陲,平均海拔1460米,最高海拔1980米,乡政府所在地154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素有广元“小西藏”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闻名全市。虽寒冷的冬天持续时间较长,但夏日天高云淡、清风送爽,是避暑休闲的宝地。日前,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业公园专业工作委员会、《中国村庄》杂志、中商产业研究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避暑小镇研究课题在京结题发布,第七届(2018)年百家避暑小镇榜,李家乡被评为“云端蓬阁净土菜篮”,位列第13位。

    ·贫困户主动出击当起农家乐老板

    从山脚顺着公路盘山而行,沿途两侧的核桃树上硕果缀满枝头,一栋栋川北民居掩映在林山花海中。行走两公里,“小小核桃滚全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被当地人称作“曾家山山门”,这里,也是进入曾家山景区的起点。

    从“山门”驱车蜿蜒盘行,青山峭壁奔袭而来,大山的秀而俊,在视野里不断变幻,一路坡行约十公里旅游道路,车子穿云透雾后达到山顶,车前突然放平,一条平坦公路在田地间铺向远方。61日,夏雨纷飞,曾家山上的温度骤降,本来凉爽的天气让笔者感觉到了冷凉。在李家乡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宗磊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望远山脚下一户名为“归园田居”的农家乐。望远山位于朝天区李家乡永乐村,呈东南低东北高之势,山巅有一狭长地带,岩如斧劈直耸,悬于云际,站在上面,可尽览“蜀门秦关”六县区名山大川风貌,观日出日落,星辰云海奇观,被誉为川北最大的360度观景平台。王宗磊介绍说,农家乐老板李德申两口子原本在广元市内做建筑工,年收入有12万左右,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因2015年得脑梗因病返贫,成为建卡贫困户,家中子女为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更是放弃了大学入学资格,辍学打工补贴家用。

    从公路下车后,穿过一道栅栏门,笔者见到了李德申。李德申是一位憨厚热情的中年人,47岁。由于其处于脑梗恢复期,所以行动与说话都比较缓慢。他热情地吩咐儿子李虎为客人端茶倒水,准备花生、瓜子以及曾家山的特产核桃。李德申说:“这栋新房是5.12地震后修建的砖木结构小二楼,老房子就在后面,从2010年正式从老房子内搬到这栋新房子里来住。”边听边参观,笔者参观了这栋崭新的二层小楼,走在纯实木地板上,还会发出“哧”“哧”声,古朴而深厚。整栋楼分为若干个房间,除了自住外,每个房间都摆放了46张床,白色的床单被罩,干净整洁。站在二楼的走廊里,可以看到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茁壮成长,抬头远望,青翠欲滴。站在这里,目光所致的地方都是李德申的承包地。李德申满面笑容地介绍:“随着涌入的游客众多,超出村里65个农家乐的接待能力。于是,他通过贫困户产业发展补助和金融扶贫贴息贷款的支持将住房升级为农家乐。从去年7月开张营业,每位客人包吃住50/天,各种蔬菜都在地里摘,新鲜、生态,从7月到8月中旬,每天23个床位全满,一个半月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

    大家围坐在刚刚修好的水泥院子里,李虎向乡领导咨询了教育扶贫奖励基金的情况。他说:父亲的病情现在已经稳定,农家乐“归园田居”也逐渐步入正轨,2018年预计毛收入能达到1520万元。以前,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不能读书,现在,他想继续读书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李虎礼貌地向各位乡领导征求了建议,最后大家建议李虎去学习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知识,去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思路,立足曾家山的资源优势,将来为曾家山的乡村旅游发展作出贡献。

    ·绿水青山打破流传上千年的“魔咒”

    曾家山的制高点,海拔1760米处,在李家乡青林村坐落着被游客称为“云上人家”的众多农家。在这里,可以俯瞰群山,绿意尽收;在这个绿色王国里,还有野生蜂蜜、野草莓以及众多野菜;更有特色的农家饭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十几年前,这里因海拔高、交通不畅、常年缺水等原因,十分贫困。“要想曾家山人吃饱饭,除非再造一个太阳!”这是从数代曾家山人流传下来的“魔咒”。如今,流传上千年的曾家山“魔咒”,正在被“绿水青山”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轻松击破。近年来,李家乡结合发展实际,按照“全域旅游、美丽李家”的发展理念,扭住“生态康养”不松劲,先后打造了三条全长近50公里的“生态康养”旅游热线,实现了生态康养旅游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在三条旅游热线上共打造农家乐50余家,游客日接待能力超过1200人次,大幅度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家就在景区,每年靠农家乐和种植高山露地蔬菜,轻轻松松就能收入15万元以上!”说起旅游开发带来的收益时,“云上人家”的老板娘向小艳满脸笑容。

    “离天一尺八,云上有人家。一览众山小,再览庐山差。风景美如画,何止是天涯。”在青林村“云上人家”农家乐的墙壁上挂着这首别有韵味的小诗,由一位名叫木子的台湾诗人在登顶望远山后即兴创作。在山顶饱览绿意,在山间采摘野菜、野蜜、野草莓,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充满趣味的田园生活,与喧嚣绝缘的山林环境,吸引了众多旅人在“云上人家”聚集。春天,生机盎然、花香袭人的季节,带着您的朋友和家人来这里感受大自然,欣赏鸟语花香的美景和品尝各种美味可口的美食,让您尽情释放内心的压力;夏天,群峰涌翠、美如画卷的季节,您可以在这儿小憩一会,一边喝茶一边摆谈,享受享有“小西藏”美誉的纳凉胜地带来的清凉;秋天,红叶满山、五彩斑斓的季节,走在田间,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走在林里,到处都是层林尽染的红叶,您也可以吃着野果,唱着高歌,享受丰收的喜悦;冬天,雪花纷飞、银装素裹的季节,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一同来欣赏宛如仙境的大美雪景,还可以几人一块、分群成队,打打雪仗、堆堆雪人,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累了,再驻足吃点热喷喷的农家菜,喝点农家自己酿制的土酒,饭后之余还可以和朋友一起切磋牌技,真是舒服。

“康养小镇”曾家镇

秦巴天衢地球酒窝

    曾家镇位于秦巴南麓、曾家山核心腹地,距广元城区50公里、朝天城区35公里、西成高铁朝天站20公里、京昆高速七盘关站18公里,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个城市的几何中心点。幅员面积86.2平方公里。曾家镇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74%,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以上,甘蓝、土鸡、核桃3个农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辣椒、甘蓝、马铃薯等7个农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曾家镇现已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供澳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曾家镇抓好了五坊街生态美食城、云上原乡国际旅游度假村、水云天国际旅游度假区、新建派出所和新华联中式小镇等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成功举办了避暑节、冰雪节、汽车音乐露营节及门球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山地马拉松等一系列节会活动等, 加速了将曾家山建成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步伐。曾家镇先后被《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列为旅游休闲型小镇,评为国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四川省首批森林小镇、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第七届(2018)年百家避暑小镇榜在京发布,曾家镇被评为“秦巴天衢 地球酒窝”,位列第四位。

    凤栖梧桐树,花香蝶自来。曾家镇因地制宜,依托绿色资源,做活曾家山水文章,生态康养产业迅速崛起,全面形成了春踏青、夏避暑、秋赏红叶、冬滑雪的旅游产业格局。外地游客爱上曾家山,本地人吃上了“旅游饭”。在曾家镇,很“土”的体验俯首皆是,每逢农历双数,山中村民都到曾家场镇赶大集,这个山间小镇曾在汶川地震中被毁,规划重建后小镇街道变宽了,氛围却并没有太过现代,依然乡土的当地人在集市上展销腊肉、洋禾、蜂蜜等各种自家土特产摊子,像一个流动的小社会。逛集有时也不在于买什么东西,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当地核桃和土鸡非常有名,他们有一个霸气的口号是“核桃滚全球,土鸡名天下”。农家人生活自给自足,住川北传统的吊脚楼,房前屋后是自家菜地和猪圈,如果你在此歇脚吃饭或夜宿,跟着主人家上山打核桃、采摘蔬菜,体验一下田园生活,主人家也很乐意。这时候要是穿越在川北山间,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秋色中,吃农家菜,住吊脚楼,可以感受到地地道道的川北农家生活。

    提到吊脚楼就不得不去曾家镇石鹰村看看。石鹰村位于秦巴南麓、川陕结合部的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1992年建村,海拔1320米,辖7个村民小组1019人,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据村书记介绍,石鹰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使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多次邀请规划部门聘请的建设专家深入村庄内实地考察村情村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对“小青瓦、吊脚楼、穿斗架、风楼条”这种典型的川北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全村共263户人家,保存完好的撮箕口形的川北传统民居有230余户并先后被省、市、区评为“传统保护村落”“新农村建设红旗村”。

    石鹰村森林覆盖率85%,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带以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主,原生天然植物有3000多种,并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种类众多,现存224种,其中国家级一二级保护动物有林麝、云豹、金雕、扭角羚、藏酋猴等。以喀斯特地质资源为主要特色,有石林、石芽、峡谷、漏斗、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貌景观,观赏性强,村内有10余座石林平地高耸,状如竹笋,故名石笋坪。其中有一巨型石鹰峰,由三峰组成,高50米,宽100米,三峰间有1米宽的裂缝。峰顶较为平坦,绿树生长其间;峰顶有巨石状如老鹰,石鹰村因此得名。村内有石笋峰、青龙山、青龙岩、观音坐莲台、大寨子石、小寨子石、老寨子院、夫妻对望石等10余处景观。石笋坪云烟玲莹,霜紫雨青,浓妍淡韵,挽日月之辉光,聚山川之灵气,融自然人文于一体,具有壮美的石林景观、秀丽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村落文化和农耕文化,令人有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

    石鹰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利用曾家山旅游景区核心 区、川陕甘三地旅游重镇的区位优势和高山露地、溶洞王国的独特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的农业观光体验活动。以“巨型石笋”景区为依托,建成石笋坪千亩樱花观光园,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形成了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婚纱摄影为一体的旅游新亮点,使生态旅游业成为石鹰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产业。石笋坪景区位于石鹰村三组,内有41179人,其中贫困户720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目前,园区内有农家乐5家,床位100余张。每到夏季,吸引来自重庆、成都、西安等地的游客常住避暑,实现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一条龙服务,丰富了旅游内涵,促进了旅游经济多元化发展。景区内80%的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民宿接待、餐饮服务、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农副产品销售等方式,从2006年旅游开发之初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到2017年提高到1.1万余元,10年间增长了10倍。同时,石鹰村规划建设生态绿色蔬菜、优质干果、现代渔业(冷水鱼养殖)、畜禽规模养殖等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开发建设的现代农业采摘—观光—体验园、渔业养殖基地等园区不仅能为游客带来观光、休闲、种植、采摘有机蔬菜等原生态大餐,为久居城市的人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家园,同时也为助农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晚上住在曾家场镇,不仅可以品尝到好吃的特色美味,也提供住宿,虽然说是农家菜,可是在用料、色泽搭配方面确是非常精致。饭后,在凉爽的星空下,欣赏着曾家场镇仿古街美丽的夜景,好不惬意!

“水乡小镇”两河口乡

高原水乡山珍福地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翌日的曾家山阳光明媚,但是空气依然凉爽。笔者一行驱车前往“水乡小镇”两河口乡。两河口乡距朝天城区52公里,东临旺苍县的万家乡,西与平溪乡交界,南与李家乡接壤,北与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毗邻,平均海拔1400余米,幅员面积105.4平方公里。两河口乡场镇属川陕边贸重镇,市场繁荣,人流量大。两河口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优美的风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两河口乡淳朴而又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留下了很多人文趣事和名胜古迹。大尖山、鸳鸯池、状元洞、潭毒关、女儿坟、徐向前驻军遗址等赋予两河口乡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自然和人文优势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发展优势。两河口乡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涉及全乡10个村,但同时两河口乡仍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笔者走进吉庆村与杨家村,带大家探索“高山水乡 山珍福地”的神奇。

    ·美瀑秀水洗铅华千亩百合马家坡

    吉庆村为两河口乡政府、场镇所在地,土地肥沃,植被繁茂,水资源丰富,境内多溶洞,地质奇观叹为观止。全村辖 11个村民小组,3631439人,党员40人、劳动力791人,有贫困人口62177人。近年来,吉庆村抓住新村建设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产村一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旅游发展破冰开局,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格局形成等多项措施使脱贫攻坚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贫脱贫58164人,未脱贫413人,目前贫困发生率0.9 %2016年至2018年吉庆村共实施危旧房改造2974人,搬迁安置2989人。

    从场镇出发,在三官桥右转,驱车前行不到3公里就到达吉庆村马家坡入口,沿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至马家坡便见群山环绕,流水潺潺,仿佛世外桃源。顺着河流往上步行五六百米,便会看到一帘瀑布一年四季喷珠泄玉,让这方幽谷充满了灵动和生机。

    2017年以来,吉庆村将发展康养旅游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形象,对112户农户实施新村风貌塑造。吉庆村根据自身优势,通过广元市朝天区农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和中国农科院协同合作规划,马家坡定为高档花卉科研基地。2018年花卉基地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吉庆村流转土地250亩、林地155亩,栽植百合等药用、食用、观赏花卉200亩,并配套实施土地整理、沟渠治理等项目。建生态河堤1100米,并规划完善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同时通过新村建设,加强文明村风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民间技艺传承和保护,逐步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良好的旅游规划与发展前景增强了村民发展康养旅游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吉庆村涌现出大批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发展精品民宿2家、乡村酒店2家、农家乐7户、森林人家4户,部分农户与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游客签订长期租赁协议,形成固定客源,开展民宿接待的农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

    ·大尖山上杜鹃艳鸳鸯池中神话传

    离开吉庆村,笔者便马不停蹄的前往杨家村。杨家村位于朝天区两河口乡东北部,东与李家乡老林村相接,南与成龙村相连,西与大沟村相邻,北与陕西省相连,平均海拔1630米,幅员面积 15.6平方公里。全村辖 8个村民小组,2621049人,有贫困人口47151人。近年来,杨家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珍稀菌类和跑山鸡等“绿色健康”的种植养殖产业,形成了“家家种重楼、户户育天麻”的产业扶贫道路。杨家村羊肚菌种植规模达3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年出栏跑山鸡2万只。同时杨家村的竹笋、松子、橡子、野生菌也广受外界青睐,老百姓采用传统技艺将山里的东西作为食材制成“橡子凉粉”“野草莓饼”“洋芋晶晶”等特色美食让食用过的人赞不绝口。尽管位置偏、道路远,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杨家村看美景、品美食、买土特产品。所以基本能实现老百姓足不出村,便可丰衣足食。截止2017年底累计减贫42141人,未脱贫510人,贫困发生率1%

    杨家村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2%,盛产天麻、重楼、虫草等名贵中药材以及各种珍稀菌类,是火炭鸡、红腹锦鸡、黑狗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生活的天堂。

    “大尖山上杜鹃艳,鸳鸯池中神话传”讲的是杨家村的两处美景。大尖山,位于两河口乡杨家村四组,海拔位置1989米,年平均气温14℃。方圆50 公里内均为原始森林覆盖,红豆衫等珍稀植物在此生长繁茂,火炭鸡、锦鸡、狗熊、野猪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每年45月份,成片的高山杜鹃竞相绽放,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不仅可以观赏到如梦如幻的杜鹃花海,还可以采摘没有任何污染的竹笋、蘑菇、折耳根等野菜;到了夏季山脚下已芳菲不再,但是葱葱郁郁的大尖山上总是不时冒出些野生桃树、李树和藤蔓开出的花儿,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这个时候来避暑纳凉真的是其味无穷;秋天,大片大片的红叶树和黄叶树开始展露最美的风姿,来大尖山温一壶浊酒,和老人们一起骑着马、放着羊,感受岁月静好,夫复何求;冬天,大尖山上的冬天总是比其他地方长一点儿,是白雪最喜欢停留的地方,一望无垠的大地上只有鸟兽和护林人留下的印记,山川河流定格成美丽的白色,树木幻化成各种形态的冰棱,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冰雪奇缘的主角。相传大尖山上有两口水池,水质清透,有一日一猎人在山中口渴了来池边饮水,发现一男一女坐在池中,女的刚沐浴完,正巧手梳妆,男的摇扇静观。猎户大惊喊出了声,一男一女受惊飞身而去,从此池水枯竭。只留下个没有水的池子,后人称之为鸳鸯池。

    作为旅游市场,杨家村就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伊甸园。因此杨家村在旅游规划中更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在保护杨家村旅游风景资源的前提下,依托曾家山旅游热点、热线的辐射效应,顺应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这一发展趋势,保持并充分发挥本区以山水洞天、森林氧吧为主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突出高山水乡风情、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主题,加快景区开发力度,创造条件逐步把杨家村打造成曾家山旅游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福小镇”平溪乡

蔬菜王国美食乐园

    平溪乡是笔者此行的最后一站。平溪乡位于曾家山东北部,是曾家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门户,平均海拔1300米,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全乡通组公路硬化率达到85%。平溪乡资源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享有“鸡鸣三省、菜香天下”的美誉。根据《曾家山“田园综合体-中国农业公园”规划》,以原生态高山优质食材为原料,依托“曾家山菜系”品牌,平溪乡将为游客制造绿色口福、健康口福、美味口福,将平溪乡建设成“口福小镇”。

    “曾家山菜系”是独具朝天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被誉为“秦蜀锁钥”的朝天区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长期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积淀,使朝天的饮食文化得以博彩众长。传统工艺与现代制作有机结合,炖、炒、焖、蒸……烹制手段不断丰富创新,原汁原味、营养与养生并重。加之独特的生态环境,让核桃、蔬菜、玉米等农特产品量多味美,制作手法独特,形成了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朝天饮食文化。“曾家山菜系”因其食材以生态养生胜地曾家山出产的露地绿色蔬菜、土鸡、野生山珍和朝天核桃豆腐等特产为主而得名。“曾家山菜系”的菜式多种多样,代表菜品有朝天麻辣鸡、核桃饼、刀尖圆子,曾家腊蹄花、手撕腊瘦肉,农家豆腐、荞麦凉粉,还有以醉鸡、芋儿鸡为代表的特色宴席——曾家山土鸡宴。豆花米珍、烟熏腊肉、麻辣土鸡、核桃饼子等是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方小吃。

    作为平溪乡唯一一个贫困村,2016年底,经省、市、区检查验收,毛坝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该村从健全机构抓管理、思路明晰重规划、发展产业强支撑、夯实基础打底子、提升服务惠民生、创新机制促改革六个方面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蔬菜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共服务,加快了精准脱贫建设步伐。村书记介绍说,他们建立了平溪乡毛坝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并完成了集体资产清理、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工作,经过一年的运营,2017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4万元,至 2017年底,毛坝村建卡贫困户已有46139人如期实现脱贫。

    为在2018年实现最后625人的脱贫目标,毛坝村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结合点,继续打造垂钓中心。同时,将周边近50亩的耕地进行流转,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集休闲、文娱、运动、停车于一体的活动广场,围绕鱼塘建休闲亭和休闲走廊,并配套休闲桌凳。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垂钓、品茗、观光的好去处,对流转的土地栽植红叶李和种植一些花草进行绿化,将毛坝村真正打造成为“蓝天白云、青山绿地、红瓦白墙、瓜果飘香”的东方小瑞士。

    在平溪乡大竹村,笔者了解到,平溪乡与市区农业部门合作对现有辣椒、甘蓝、莴笋等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产量和口感,成功引进种植了生食蔬菜50多个品种,丰富了产品种类。在全乡建成了1200亩生食蔬菜基地(其中大竹核心区重点发展果菜类,李家、毛坝重点发展叶菜类,中曾公路沿线重点发展根菜类),建成了8公里花卉果蔬观光走廊,打造大竹蔬菜园区、毛坝村2个重点核心区。2017年,平溪乡成功启动了“第一届生食蔬菜品鉴活动”。2018年平溪乡力争成功举办首届国家级“生食蔬菜品鉴会”,争取承接区委、政府举办的“全国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论坛”相关工作。

    平溪乡属于曾家山高寒山区门户之地,海拔12001500米。过去农民以种植玉米为主,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粮食300公斤,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贫困乡镇。平溪乡政府通过不断探索,变劣势为优势,依托曾家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展蔬菜供应渠道,扩大直供港澳蔬菜规模,提升种菜收益,走出了一条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之路。同时,位于曾家山核心区的平溪乡以创建中国农业公园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农业的单一种植功能与文化创意、生态休闲、观光体验、避暑疗养等多种功能进行有机融合,力争把平溪场镇建成农旅文融合的特色精品旅游小镇,把平溪全域打造成为曾家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窗口和名片。


短评

    近年来,曾家山依托独特的气候与资源环境优势,做好发展大文章。“六个曾家山”为曾家山发展精准定位。

    曾家山以特色农业为切入点,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集群转变,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生意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四季变换的网格化大地景观生态格局,形成“多彩曾家山”。

    曾家山气候独特、生态良好,是南北过渡地带少有的天然氧吧和疗养天堂,结合曾家山优越的山地自然气候特征,推进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川东北健康产业高地,形成“医养曾家山”。

    曾家山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的绝佳旅游胜地,依托曾家山品牌主体特色的山地赛事活动,建设山地户外运动体系,形成“运动曾家山”。

    曾家山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自然景观、文化古迹、传统古村落民居的保护力度,按照“一镇一特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形成“乡愁曾家山”。

    曾家山白羊石器文化遗存丰富,麻柳刺绣魅力绽放,民风、民俗、民居独具特色,依托厚重的历史传承,全面建设川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示范窗口,形成“文化曾家山”。

    曾家山食材资源丰富,多种饮食文化交融汇集,“曾家山菜系”成为川菜的重要分支,依托独特的饮食风格,全面提升游客在曾家山的味蕾享受,形成“口福曾家山”。

    今日的曾家山,已是朝天区最靓的一张名片。20176月,以“蜀道亚高原、康养曾家山”为主题,曾家山成功创建为中国农业公园;此外,曾家山还坐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西部生态养生基地、全国十佳红叶观赏地、2017中国十大避暑名山”等国字招牌。

    品牌成就梦想,朝天人借势造势,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曾家山成功举办了中国农业公园与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朝天分会场暨第十一届曾家山避暑节、2017中国·曾家山生态美食烹饪邀请赛、第二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2017MaXi-Race China中国·朝天曾家山国际越野赛等节会赛事,极大地提升了曾家山知名度和美誉度,集聚了强大发展能量。

    曾家山农旅文融合示范区的创建,带动了区内其他地方农旅文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明月峡啤酒品尝活动”“沙河樱桃节”等系列主题旅游活动实现四季全覆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增长17.4%;旅游收入39亿元,增长29.4%

    昔日贫瘠曾家山,今日醉美曾家山,明日梦幻曾家山!以旅兴农,以文促旅,曾家山走出了一条农旅文融合发展之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当前,朝天区正以曾家山为样板,以全域化、品质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导向,以文化引领、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朝着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