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长论坛 > 正文
 
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3099 更新时间: 2017-01-01 来源
 
 

主题:弘扬改革精神,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20131130日至121

地点:安徽省凤阳县

主办: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承办:凤阳县小岗村

◇主题:弘扬改革精神,建设美丽乡村

 

     村庄介绍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城东28公里,现辖23个村民组,940户、3903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小岗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12年,小岗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全村旅游接待量突破83万人次。

 

一、论坛概况

20131130日至121日,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秉承中央有关精神,缩小规模,务求节俭、高效。论坛得到了安徽省、滁州市和凤阳县的大力支持,由凤阳县小岗村承办。

来自各地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党代表中有影响力的村官和其他村官代表,以及55个少数民族的村官代表等约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30日上午,论坛举行了开幕式。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宣布论坛开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段应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郁昭和副主任韩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安徽省省委副书记李锦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卫平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滁州市市委领导致辞,欢迎各地村官的到来。李锦斌讲话介绍了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肯定了本届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的意义。张桃林代表农业部祝贺论坛的召开,希望论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要求与会村官正确把握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稳妥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巩固“三农”发展好势头。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弘扬改革精神,建设美丽乡村”。开幕式后的主论坛上,当年担任滁州地委书记的小岗“大包干”改革亲历者王郁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会长刘立仁等为村官代表作了报告,宣讲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形势和乡村治理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30日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农民首创精神展馆,感受了农村改革发展历史和农村改革者的感人事迹,内心受到了激励。在农民首创精神展馆,小岗村11位健在的“大包干”带头人和与会村官见面,共同见证该馆的开馆。参会的56个民族的村官代表,还在小岗村共植“民族团结林”,倡导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理念。

30日晚上,举行了与会代表联谊活动。村官们在欣赏精彩的安徽黄梅戏和凤阳花鼓戏之余,上台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山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江西进顺村党委书记罗玉英、河南京华村党委书记刘志华、云南福保村党委书记杨明等表演了诗朗诵,抒发对凤阳小岗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情怀。郭凤莲的民歌独唱,更是激起了阵阵掌声。江苏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庆喜演奏了葫芦丝,一名山西大学生村官代表与当地黄梅戏演员现场搭档演唱。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村官代表十余人集体上台,为大家演唱了各民族的民歌,并跳起民族舞蹈。村官们的表演让联谊活动高潮迭起,气氛热烈。

121日上午,举行了“小岗论坛”和《中国村庄》丛书发行仪式暨村庄改革与发展交流会。在“小岗论坛”上,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陆子修、辽宁省人大原副主任朱绍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段应碧、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余展等先后发言,肯定了“小岗精神”,并提出应继续发扬这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演化改革。在村庄改革与发展交流会上,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执行会长乔惠民介绍了《中国村庄》丛书,董献华、张文德、吴恩福等作者与村官见面,并现场签名向村官赠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作了专题报告,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阐述了村庄发展与治理的问题。中共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党委书记刘春海,浙江省杭州市航民村党委书记朱重庆,山西省长治县振兴村党委书记牛扎根等作了主题发言。华西、大寨等9个经济发展强村与小岗村签署《小岗合作宣言》,对接签约,帮助小岗共同发展。

论坛召开期间,还举行了少数民族村官交流会和名村官报告会。来自55个少数民族村官代表,交流了本民族村庄发展的心得体会。山西河津市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两位中共十八大代表,福建龙岩市西安村党委书记章联生、山东平邑县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两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村官,为滁州市各县区部分乡镇负责人作了精彩报告。

在论坛的闭幕会上,本届论坛举办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和下届论坛举办地河南漯河干河陈村交接了会旗;少数民族村官代表向小岗赠送了纪念品。凤阳县委书记张勇肯定了论坛在凤阳举办的意义;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栗社臣表示将全力办好第十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并邀请与会村官代表届时光临。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作了总结讲话,介绍了本届论坛取得的各项成果,感谢各方为论坛召开作出的努力。与会村官通过了“小岗共识”,决心继承和弘扬当年的“小岗精神”,投身于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为推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精彩回顾

1、小岗共识

小岗共识

20131130日到121日,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省凤阳县举行。值此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我们聚首“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所在的凤阳县,重温小岗的“破冰”历程,回顾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交流村庄改革发展的经验体会,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形成以下共识。

135年前,小岗村农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以极大的勇气,大胆突破原有僵化体制的束缚,实行对土地的“大包干”经营,为陷于凋零的农村经济输入了强大活力,为长期温饱不足的农民闯出了一条活路,打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炮。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突破,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230多年来,各地农村坚持从各自实际出发,在“小岗精神”的激励下,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辉煌业绩,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发展路子,使广大农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也为中国整体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实践和成就,既是“小岗精神”催生的硕果,也为“小岗精神”不断充实了新的内涵,生动体现了中国农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创造力。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斗号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召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聚思想共识,坚持正确方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贡献力量。

4)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小岗精神”,尊重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准确定位,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奋力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

5)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小岗精神”,胸怀大局,立足基层,遵循规律,攻难克坚,踊跃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要严格依法维护农民各方面的财产权利,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要自觉融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6)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发扬“鼓励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村官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东中西部村庄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新格局的形成。

7)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继续以沈浩为榜样、发扬“爱村实干、厚农奉献”的村官精神,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勇于承担、无私无畏、公正公平;坚持克己奉公、甘于吃亏、乐于奉献,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出席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的全体村官

2013121日于安徽凤阳

2、小岗合作宣言

小岗合作宣言

35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关一韩十三严”氏十八名农民,冒着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实行大包干,从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35年过去,中国农村改革成就举世瞩目,小岗村发展面貌一新,蒸蒸日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响应三中全会号召,由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与华西、大寨、花园、滕头、九星等村庄,于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小岗村举办之际,本着“改革利村、发展利民”的原则,形成新的合作共识,以示缔结新的改革合作关系。我们共同承诺:

——共同弘扬小岗精神,敢想、敢试、敢于合作创新,通过本宣言构建新型合作平台,让村庄的资本、土地、劳动、技术、市场、管理等要素捆绑起来,实现村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并通过合力引导、促进、带动全国村庄“村村合作”、“社社合作”、“企企合作”、跨区域合作,共同走村庄合作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共同实践华西村以工促农,以中心村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像华西村那样做到“五个坚持不动摇”:坚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动摇;坚持注重人才、科技创新不动摇;坚持艰苦奋斗、团结奋进不动摇;坚持造福百姓、服务群众不动摇。

——共同擎起大寨红色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吃老本,与时俱进;思想领先,敢于担当;致力发展,促进协调;着力民生,共同富裕;胸怀大局、和谐共进。

——共同感悟花园村崛起真谛:学习花园村在发展过程怎样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得到充分体现的先进经验。

——共同融入滕头村绿色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携手做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共同遵循九星村市场法则:立足市场,研究市场,经营市场,开拓市场,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推动者,一村引万商,一市带百市,为村庄赢得市场竞争力与话语权。

——共同学习农家乐发祥地农科村做法:跳出农业做农业,全新理念做农业,创新发展农业旅游业、观光业、休闲业、服务业。

——共同借鉴太平村民主管理制度:做好“五个让”: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知晓,村里的事情让村民作主,村里的事情让村民监督,村里的事情让新村民参与,村里的事情让村民满意。

——共同汲取双街村经验:筑巢引凤,内合外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探索传统种植业向经营资源发展,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集团化、商业化方向发展。

——共同尝试杨王村合作发展路数:发挥城乡统筹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走出新型“强村富民”之路。

谨此共识,予以公告,村村将勉力为之。

3、诗歌朗诵

论坛期间,举行了村官联欢会。联欢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第八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京华村党委书记刘志华,中共十八大代表、江西省进顺村党委书记罗玉英,第十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福保村党委书记杨明等一起表演了诗歌朗诵《走进凤阳,走进小岗》。

走进凤阳,走进小岗

沐浴着冬日里的融融暖阳

触摸着江淮风的历史沧桑

怀揣久盼的期待

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凤阳……

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改革之乡

小岗人以满腔的热血情怀

彰显了“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

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绚丽篇章

这里是久负盛名的帝王之乡

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让脚下的这片土地雄风常在

让四面八方的人们心驰神往

这里是美名远播的石英之乡

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厚的待遇条件

催生滚滚的投资热潮

为江淮名邑添彩增光

这里是享誉南北的花鼓之乡

乡音神韵穿越六百年风雨

倾诉着凤阳人曾经的苦难

抒发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又一个冰封雪飘的冬季

我们来到名村小岗

大包干纪念馆里

阅读着35年前的那场壮举

汲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力量

伫立在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前

悲痛的泪水里有我无尽的感想

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

一个普通的灵魂为什么让我们扼腕敬仰

选择村官就意味着奉献

放弃优越,您为的是民富村强

满是荆棘的途中有您跋涉的足迹

小岗发展的史册上浸透了您的血泪之光

来到凤阳,来到小岗

交流村庄发展的经验

描绘村庄改革的伟业华章

沿着十八大会议指引的方向

我们携手并肩,团结拼搏

一路前行,再铸辉煌……

三、论坛声音

1、张桃林:本届论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村官代表,大学生村官代表,少数民族村官代表和专家学者一起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以“弘扬改革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探讨交流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路子,很有意义,很及时。

他说,这届论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35年前,小岗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率先实行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序幕,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改革取得的伟大成果,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村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35年后,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描绘了新的蓝图,对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做出了明确部署和安排。这些部署和安排与十七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及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既一脉相承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亮点,内涵和意义十分深刻、重大,其中蕴含的政策空间和创新可能非常丰富,对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四化同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他强调,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基础在村一级,关键在村干部。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亿万农民,苦干实干,探索创新,创造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道路,涌现出一批明星村、富裕村和优秀带头人。可以说,农村每项事业的发展,每一步改革的推进,都凝聚着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的智慧和汗水,融入了村干部的赤诚与奉献。当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地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他同时肯定,自2000年第一届论坛召开以来,全国“村长”论坛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13年来,论坛实行“‘村长’论坛‘村长’办”的原则,致力于加强经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欢迎,已经成为各地基层干部以及“三农”理论政策研究者相互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具有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

2、李锦斌:不断开创安徽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李锦斌说,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35年来,从小岗村18位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到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先行区,再到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省,安徽农村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国具有标志性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从安徽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成绩。一是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效的新突破。大力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生产振兴计划“三大行动”和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丰”,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823家,居全国第6位。二是农村发展迈出改善民生的新步伐。大力实施31项涉农民生工程,全省“村村通”工程顺利完成,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9.5%,新农保实现制度全覆盖,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的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均进入国家战略发展层面。三是农民收入形成持续增长的新格局。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1元、增长14.9%,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398元、增长13.8%,增幅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四是农村改革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大力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同时,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20137月,安徽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迈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步伐。

他表示,将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围绕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创安徽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他认为,全国“村长”论坛是全国各地村干部相互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是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论坛自2000年开办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本次论坛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3、王郁昭:小岗村首创大包干的前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安徽省老省长王郁昭见证了小岗村大包干的过程。他在论坛上介绍说,1978年滁县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在贯彻省委六条规定和抗旱救灾中,发现有的生产队,暗中搞了包产到组,大旱之年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增产了。经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批准,在全地区推行包产到组的试点,并在全区迅速推开。同时,有的生产队暗中搞起了包产到户,凤阳县的小岗生产队20户人家,115口人暗中首创大包干到户,他们还签定了一份“密秘协议”,按上了18个鲜红的手印(有两户外出讨饭没有回来),规定对外绝对保密。没有不透风的墙。开始时周围社队发现小岗的一些变化,不再集体出工“大呼隆”干活,庄稼长势也比周围社队长得好,后来发现他们搞了“包产到户”,就纷纷向公社领导反映,有的说小岗队能包产到户单干,我们也要单干。有的说小岗队搞单干是资本主义复辟,是倒退。公社领导和有关部门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小岗施加压力,逼迫他们立即纠正。甚至以不供应种子、化肥、不给贷款,不发返消粮等手段进行威胁。县委书记知情后深表同情,并说“小岗队已经穷灰了,让他们试试看,全县有3000多个生产队,小岗队一个队复辟了,改过来就是了。”但包产到户在中央文件中尚属禁区,再加上其他社队也强烈要求搞包产到户的压力,有关部门对小岗的批判和压力越来越大,地委了解真情后,进行研究,王郁昭作为地委书记,明确表示“批准他们干三年进行试验,”并正式通知县委不要再对小岗施加压力,一切责任由地委承担。从此小岗大包干带头人的压力解除了。

1980年元旦过后,他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顺应民心,积极引导》发言后,正式向省委提出要为包产到户、大包干到户申报“户口”,承认它们也是社会主义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得到了万里的支持。万里在会议总结时说:“包产到户不是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是已经有了,孩子已经生下来了,他妈妈也很高兴。哎呀!可解决大问题了,你不给他报户口行吗?那天王郁昭同志说了,孩子挺好的,给报个户口吧,承认它也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许多干部去看过,都热乎乎的,但回来以后又凉了半截。为什么呢?不合法呀,要批判呀,说他是资本主义。那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包产到户不是分田单干,分田单干不等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可怕。不是我们提倡,我们的态度是,不能打击群众的积极性,群众已经认可了,苦苦哀求,让我们干两年好不好呀,那就只能同意、批准!为什么责难那么多?我是不同意这种态度的,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它完善提高,一年、两年、三年都可以,使农民富起来。”(见《万里论农村改革与发展》75—82页)万里批准为包产到户、大包干到户的讲话,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安徽日报》公布后,它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江淮大地,大包干承包制迅速在全省展开。

他认为,大包干后来以燎原之势在全国普及开来,这是亿万农民的选择。

4、韩俊: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要给农民发一个像结婚证一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利证书。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但是,下一步,是不是确权到村民小组,现在还有分歧。更重要的是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按照中央的部署,未来三年内,要在全国范围基本完成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

对于农村的土地如何流转,他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地讲了: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以前的政策表述是说,农村土地可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这次把“等”字改为“农业企业”,并且表明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但土地流转不能理解为谁都可以到农村去圈地,更不能理解为租了农民的地做什么都可以。有两点要注意:第一,鼓励工商企业到农村参与土地流转,因为农业发展最缺的是资金和管理,工商企业进入是有好处的。第二,要有准入和监管,因为很多工商企业到农业中来并不种粮食,有的更不想搞农业;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最大的问题是非粮化,甚至是非农化。有的工商企业到农村租了地搞高尔夫球场,说是做“农家乐”,盖成宾馆,甚至盖成别墅出售,这些都违反了国家政策。

他认为如果工商企业到农村来不种粮,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农民的就业怎么办?现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有1.6亿,如果发展到一个企业管理一个村,让农民依靠租金或者给工商企业打工,那是富不起来的。第二,我国今年粮食产量达到6亿吨,还需要进口八九千万吨,合起来是全世界可贸易粮食的两倍以上,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要靠我们自己。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但是需要正确引导,防止非农化及过度非粮化,而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没有说要实行准入或监管。

他强调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能动摇。要继续坚持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就是说不能搞土地的私有化;要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是说搞土地流转,土地红线就不保了;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主体地位。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是:土地是集体的,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是农民的。我们的农业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为基础,这是“三农”政策的一条底线,不能动摇、不能折腾。这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讲的是非常清楚的。将来一定是农民种地,而不是大公司来种地;将来要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他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去讲基础性作用,现在叫决定性作用,通俗来说就是资源的配置最终是市场说了算。应该是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土地。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过去35年的经验证明:只要是强迫农民,让农民干他们不愿意干的事,一定会出问题。

对于城镇化与征地制度改革,他说,城市化每年要从农村占500万亩耕地,而农民的土地被征作国家的建设用地获得的补偿却只占征地总收入的极少部分。现在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将近80%,是典型的土地财政。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让农民公平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他还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了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可以入市,很多人认为这是本届全会最重要的一个政策突破。有种错误的解读说:咱们村子里可以盖房子卖了;城里人说,以前买的小产权房就可以合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完整的表述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意思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入市;而小产权房不符合规划,不符合用途管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绝不是要给小产权房合法化开绿灯,而是要坚决打击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要拆掉一批,教育一片。不过,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以入市,是一个大的突破,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出让、可以租赁、可以入股,合法化了,全国五千万亩沉睡的土地资本就激活了,下一步国家有关法律、有关制度建立起来,村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拿到市场上卖,那就值钱了。所以现在有地千万别急着卖,不要随便跟企业合作。

韩俊指出,集体土地入市的首要工作是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要依法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农民是集体组织的一员,他有成员权,对集体资产有占有、收益权,对股份可以抵押、担保、收益,尤其是可以有偿退出,这句话也是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下一步改革,集体资产要股份化,农民的股份可以有偿退出,退给谁还需要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讲,要发育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他认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制度,保障农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没有讲农民的宅基地可以入市、出让、租赁和入股,只讲了农民住房财产权可以抵押、可以担保、可以转让,只讲到了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没有讲农村的宅基地现在马上就可以入市、交易,这是需要把握清楚的。中央决定里讲到农民住房流转的时候,讲的是审慎稳妥,先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只讲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这个决定颁布以后有一种解读,认为农民的房子可以卖,城里人就可以到农村将农民的土地买过来,再把它拆掉盖别墅。下一步,农民的房子转让给谁,在什么范围内转让,都还没有确定。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如果允许流转,对农民是有利的,任何财产如果不允许流转,它是死的东西,但是配套的制度还需要建立起来。现在农民最值钱的就是地,一定要让市场发现农民宅基地的价值,发现农村土地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价格。既要保护农民当前的利益,更要保护农民长远的利益。“三农”政策的核心还是地的问题,希望安徽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为全国积累经验。

他提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核心就是让农民真正变成市民,真正享受市民的待遇,就是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我们现在讲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产业的发展、就业的转移、公共服务和人口聚集四个方面统一起来,形成有产业支撑、有就业创造、健康的、良性的新型城镇化。现在农民的收入,排在第一位的已经是工资性收入。如果没有农民离土、离乡,农民的收入达不到现在这个水平。只有让农民真正进城落户定居,农村的土地才能流转起来。今后20年,如果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让1亿的农民在县城和小城镇买房定居落户,那就是一件大事。包括厉以宁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农民的市民化要立足于小城镇,立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同时,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协调推进。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之,一方面我们要让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要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设施建设。

他认为,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民的全面小康核心是农民增收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难点在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的企业等。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此提出了两点,第一点是要发展普惠金融;另一点是农民的合作社可以搞信用合作。这两点对于制定政策非常重要,未来的农村金融将更加注重政策性、合作性和普惠性。农民收入增加要靠农村的产业发展,没有好的产业,没有好的企业,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农民还是受穷。现在发展农业产业,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生态化。一定要重视农业的生态安全,一定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态化的农业。

韩俊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有很多重大的理论创新,有很多重要的政策举措,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是落实。这些好的政策,怎样落实,首先需要很好的理解,不能理解歪了,还需要细化。最终的落实还要靠基层。我们的农村改革一定要尊重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定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中央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局的,把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村的改革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5、刘立仁:优秀名村要做农民合作经济的典范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刘立仁说,纪念农村改革35周年,全国一批优秀名村的重要献礼之一,就是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合作经济。这既是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水到渠成的历史必然。

他认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的实现形式是一个重要命题。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十八大提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中央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中国优秀名村实质上是探索了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把计划经济下的集体经济,推向了现阶段的农民合作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村级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单元化的集体经济;而在现阶段,在多元化的村级经济形式下,农民的合作经济可能是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合作经济是壮大村级经济基础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股权成分又有劳动者参与的合作制经济将是壮大村级经济的基础。

他提出,优秀名村对农民合作经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作出了新的界定,即首次将合作社定位为“基本主体”、“新型实体”和“有效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这些要求将合作社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央在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分析农民合作社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地位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要求,指出农民合作社具有了经济、社会、服务等综合性功能,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又是农民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

刘立仁强调,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吹响农村改革的号角:“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合作内容、合作层次、合作形式的需求更加多样,必将推动农民合作社多元化发展。在以农业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为纽带的专业合作社以外,涌现出社区股份合作、土地合作、信用合作、劳务合作、休闲旅游农业和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开发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在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吸收各地优秀名村的新鲜经验,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这是当前和今后深化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他提到,江苏省一些优秀名村多年来探索和建立的农民经济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经济,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一是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和经营禽蛋、蔬菜、果品、茶叶和花卉苗木等多种经营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生产集中度;并通过合作组织确立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有效地维护了农民自身的权益。二是深化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在维护农民家庭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按照农户土地承包权证所载面积折算成股份,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或浮动分红形式,保证入股农民每年享受红利分配,实行连片规模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三是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实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集体经济最大的缺陷就是产权虚置、少数人控制,本来应是农民集体所有的“民本经济”,演变成了附属于行政机构的“小全民经济”。合作经济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把集体存量资产量化给农民,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了“还社于民”。同时让农民自愿兴办、自主管理、自决分配,较好地解决了少数人控制、资产流失以及农民权益难以维护等制度性问题,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的新的组织形式。四是形成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关键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以“三大合作”为主体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已成为江苏农村继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之后第三股正在迅速崛起的经济力量。

6、余展:处理好三个关系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余展说,“小岗论坛”永恒的主题就是改革。他认为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作过通俗易懂、更为贴切的解释: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段直白的表述,通俗地说明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的序幕,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就是为了解决当时严重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而倒逼出来的。如果当年在“大锅饭”体制下,农村不是“衣不遮体,食不充饥”,而是丰衣足食,家园美丽,那样的话,能倒逼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改革举措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旧的矛盾解决之后,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制度总是要不断的完善,事物才能不断推进。可见,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发展才是目的。一切改革,都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为解决矛盾和问题而改革,为了发展而改革。只要旧的问题、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就要不断改革。所以,发展无止境,改革也就不应有尽头。决不能满足已有的改革成果,而停步不前。

还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十六部分60条,最后一条,即60条,讲改革的主体是人民。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年的农村改革,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是如此。我们党在改革农村经济旧体制,对新体制做出选择的时候,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才取得了农村改革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证明,违背群众意愿的选择,必然失败。当年的农村改革,可以说是把领导的选择同群众的选择结合起来的典范。如果不是这样,不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如果不去动员群众、引导群众,而是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无群众的积极性,那就不可能齐心协力,形不成合力,改革的攻坚克难,发展的持续不断是不可能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归根到底应当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

余展认为,还要处理好支援与受援的关系。在中国,全社会遵守的最高理想是“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把共同富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改革开放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还要让这部分人、这部分地区带动其他的人、其他的地区也富裕起来。这就是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说,先富裕起来的人和地区,有义务支援和帮助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当然,支援和援助并非单指给钱给物,应当包括先进理念的传输,发展经验的传授,管理制度的推广,以及项目开发的合作等等。

对发达地区来说,支援欠发达地区,应当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不应该把接受这种援助,视为自己必须享受的权利。不能认为你们援助我是应该的,自己心安理得靠援助过日子,而不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了外来的援助,一定要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只是依赖于外力的帮助,坐享其成,是绝对改变不了贫困面貌的。别人的援助只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7、陆子修:推进和完善新市民、新农民制度

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陆子修提出了新市民和新农民的概念,认为,新市民主要指那些已经融入和即将融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其数量非常之大,全国大约有2.6亿农民工在城镇打工创业,现在国家公布的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即包括这部分群体。新农民是指那些拥有一定土地资产和农业经营规模的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及其雇佣的农业工人、从事集体经营的村民、各种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以及各种农业企业的雇员。他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和扶持新市民、新农民这一新的社会群体,是目前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他强调,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不是通过“造城运动”无限制地变相掠夺农村耕地而一味扩张城镇区域规模,而是应把重点放在“人的城镇化”上。这要求必须把普及新市民、完善新市民的课题放在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让现有的2.6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转化为名副其实的新市民,这是当务之急。同时推进和完善新农民制度建设,更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成败。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民对土地财产权的真正拥有,鼓励农民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必然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大变化,其中显著特征之一将是新农民的大量涌现。新市民、新农民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出发,对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与创新,作出了许多新的部署。主要有:(1)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集体所有的性质没变,但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如全会《决定》中所说的“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过去城乡交换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工农产品“剪刀差”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则发展为“土地、劳力、金融”三要素上交换不平等,其严重程度比工农产品“剪刀差”更加厉害几倍十几倍,导致城乡失衡。(4)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6)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些改革内容均与推进和完善新市民、新农民制度息息相关。

8、朱绍毅:发扬小岗精神

辽宁省人大原副主任朱绍毅认为,应当全面、历史、辩证地理解、认识和评价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典型。“典型”是指在一定时期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模式,它是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处于巨变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潜在需要,体现了人们长久累积起来的共同期待,代表了当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这些典型也必然要对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引领、推动和示范作用,这就是这些典型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典型大多是对当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旧有体制、机制和观念的突破,具有鲜明的突破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但是,也正是由于它是脱胎于旧有的体制、机制和人文的环境之中,所以也就必然要留有旧有体制、机制和人文的痕迹,这也就免不了要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不足和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标准和理念去要求这些典型,更不能企望他们是个“高、大、全”式的,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典型。只要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潜在需要,只要是它能够体现人们长久累积起来的共同期待,只要是它能够代表当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的前进方向,总而言之,只要是它能够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对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起到引领、推动和示范的作用,我们就应予以肯定、扶持和推广。

他强调,小岗村的伟大创举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功不可没。如何理解、认识和评价小岗村当年的伟大创举,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把小岗村这一典型出现前后一个时段的我国“三农”的状况作一对比,就不难得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结论。35年前的若干年,“三农”状况可以说是不堪回首,那时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农民生活温饱不及,农村面貌破落凋零,“三农”的各方面都已走到了尽头。正是在此时或者说也只能在此时,小岗人站了出来,率先实行了“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正是由于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才进一步掀起和推动了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全面腾飞,支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功绩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我们党恢复、完善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重要佐证;二是对35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道路;三是对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拉开了序幕。

他指出,小岗村等农村典型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启示:要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弘扬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弘扬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

9、尤明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村官,荣幸地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基层代表列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浅。他在论坛上谈了参会感受。

尤明国认为全会《决定》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全会《决定》在合作经营、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化等方,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措施。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可以放开膀子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土地合作社,采取自愿的形式,把老百姓的地集中起来合理经营,既能节省劳动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全会《决定》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决定》提出重点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要用好国家给予的支持,一方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家给的钱用在改善民生上;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梅花鹿、野猪等特色养殖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全会《决定》对基层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决定》提出要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对于巩固基层政权,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决定》还提出要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这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地干工作,不用过多考虑得票多少等问题,可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上。

四、论坛感悟

1、张勇:开创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中共凤阳县委书记张勇认为,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弘扬改革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凸显了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表达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共同愿望。论坛期间,大家围绕这一主题,针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共同交流、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必将为推动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说,作为本届论坛举办地,自论坛开幕以来,凤阳大地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良好氛围,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勃勃生机。本次论坛开展的主论坛报告会、少数民族村官代表交流会、农村改革发展“小岗论坛”、村庄改革与发展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让凤阳县的同志非常荣幸地面对面聆听了领导和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近距离地了解和学习了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凤阳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将借助本届论坛东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吸收转化论坛的新理念、新成果,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业绩,不断开创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2、张行宇:小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张行宇说,小岗村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的承办村,倍感荣幸、深感自豪!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沈浩精神的诞生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小岗村是一块神奇的精神家园,35年来,先后孕育、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两种精神共同筑起了小岗精神的高地——敢闯、敢试、敢干、敢冒与合作。35年前小岗村的十八颗红手印,是十八颗同频共振的滚烫红心,是十八条单线拧成承载万担的绳索,撕裂了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固化体制,中国农村的内生动力如火山岩浆喷涌而出、能量巨大、威力无比……近年来,小岗村高举改革、创新、发展大旗,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村容村貌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新农村建设首批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和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等称号。

张行宇表示,深知小岗村与全国其它名村距离还很大,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有全国各兄弟村庄的帮扶和支持,小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3、杨四龙:真心实意地为村民着想

纳西族代表、云南省玉龙县塔城乡十八寨沟村村委会主任杨四龙在论坛上谈了自己做村官感受。

他所在的村离城很远很偏僻,穷得叮当响。村里有18个自然村,没路没电,喝的水靠背,村小学在全县倒数第一,学生上学最远的要来回走16公里。自己的户口虽不在村里,但村委会选举的时候,乡亲们非选他不可,这样他就上任了。

他抱着彻底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决心,挑起了沉重的担子。村里农民守旧,只有两个人在外面打工。他首先想着给村民带来自信,学会自爱、自重。为此提出一个口号:“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两人打工奔小康,三人打工全家移民进城”,自己的企业带头大量招工人,推动了村民进城进企务工。此举促进了村民思想的解放。

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对18个自然村与村民提出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规划要求,相继开发了“洛南鸡、洛北羊、洛东山猪和洛西蜂蜜”四大产业,产品价格几年后翻三番,村民收入增加。他又狠抓教育,现在村小学有三个年级成绩在县里排第一;过去留不住老师,现在老师争着要来。

任期届满,老百姓到县委、人大联名上书,让他再继续干下去。他又开始了新的任期。在他任职的时间里,总共引进资金2700多万元。村里路通了,每家有一栋瓦房、一个厕所、一个太阳能。村里70多个45岁以上的老光棍有20个成家了。

杨四龙体会到,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村民着想,在村官岗位上就能干出成绩来。

五、论坛掠影

六、论坛短评

——本届论坛重要意义体现在:

1、推出了《小岗合作宣言》。倡导改革、发展、合作、共赢的村庄发展理念。

2、与会村官实地学习小岗村。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也得到了其他名村的帮助与支持,这是村庄间友谊的象征与延续,小岗在过去的改革路上先行一步,趟出路子,给了其他村庄以鼓舞与支持。

3、出版了纪念改革35周年的系列丛书《中国村庄》(包括《农村改革人物》、《农民首创精神》、《中国美丽乡村》),总结了改革开放35周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

4、以陶瓷艺术形式表现的35个村庄发展风姿,从另外角度对改革发展的体现与颂扬,这些陶艺被博物馆收藏。

5、近距离学习沈浩精神。论坛在小岗召开,为学习小岗精神与沈浩精神提供了契机,鼓舞了村官。

——本届论坛突出贡献人物是原安徽省老省长王郁昭。他在小岗尝试大包干时任滁州地委书记,见证了小岗的大包干历程。他认为农村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应当在小岗村举行“村长”论坛,梳理改革经验,发扬改革精神,颂扬改革成果。在他的推动下,本届论坛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张仕东同志作为村促会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中国村庄》系列丛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