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浙江这个小山村收到了总书记寄来的十九大首日封
作者:李攀 俞熙娜 何双伶 点击数:1804 更新时间: 2017-11-13 来源:浙江日报
 
 

千里传锦书 关怀动山乡

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寄来十九大首日封


  11月9日,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秋阳朗照,层林尽染。这一天,下姜村村民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了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


  这是一份难舍的牵挂,15年来,下姜村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基层联系点,得到总书记悉心指导和深切关怀;这是一份巨大的鼓舞,下姜村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昂首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这是一份殷切的期许,勉励下姜村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


  省委书记车俊作出批示:下姜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生动实践的有力例证。这次习总书记特意给下姜村寄来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大家的关怀,也寄托着总书记对下姜村的厚望。我和你们一样感到非常激动,也深受鼓舞。希望下姜村以此为巨大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成为全省农村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在新时代建设一个新的下姜,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厚爱和期望。



见字如面

总书记亲切关怀情动山乡


  当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把这一喜讯告诉乡亲们后,整个小山村沸腾了。近百位村民自发聚集在村口,争相传看总书记寄来的首日封。


  清粼粼的凤林港倒映着下姜人的喜悦,期待、憧憬和着秋日里的暖阳洒在每一个人脸上。


  姜浩强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邮件,两件精美的十九大首日封呈现在村民眼前:雪白的封面上党徽熠熠生辉,三枚主题分别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筑梦”的邮票,方寸之间展现辉煌。两件首日封上都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笔签名。


  69岁的老党员姜德明捧着首日封双手微微颤抖,他激动地说:“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下姜村,牵挂着我们农民!”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将距离杭州300多公里、九曲十八弯的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调研时,他曾到姜德明家走访。“当年习书记问得很细,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有没有困难,都问了。”15年前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又在老人眼前浮现。


  80后创客姜丽娟也来了,她是被下姜村的发展而吸引返乡创业的典型,去年办了一家精品民宿。她踮起脚尖“抢”着看首日封,激动地说:“幸福感简直‘爆棚’了,没有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就没有下姜村的今天。我返乡创业就是因为习总书记帮我们留住了这片绿水青山。”


  见字如面。在下姜人的眼里,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辗转千山万水,回到了总书记一直牵挂的地方;这也是一份“责任状”,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循总书记的指引,将下姜村发展好、建设好,才能不负总书记的关怀。

饮水思源

总书记亲自指导带来巨变


  正午的下姜村,气温在升高,下姜人的情感也在抚今追昔中不断升腾。


  越来越多村民聚集到凤林港畔的思源亭,亭里石碑上镌刻的内容,几乎人人都能背下来:我在浙江工作期间,曾4次到下姜村调研,与村里结下了不解之缘……请转达我对全村干部群众的问候,祝愿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2011年,已经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写给下姜村的一封回信。


  饮水不忘挖井人。“下姜村人的好日子就是从保护生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开始的。”村民姜祖海说。过去,下姜村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容村貌落后,污水横流。习近平在调研时,指导下姜村通过建沼气池来解决生活垃圾,提供绿色能源。


  沼气池的建设,打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开启了“绿富美”的逐梦之路。下姜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集约化规模化的4个农业产业园。“村里还建起了公共厕所,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了垃圾处理站和污水管网,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姜祖海指着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桶骄傲地说,“我们的垃圾分类搞得比城里还好。”


  唤回的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多次在下姜村调研思考的问题,也是下姜人关心的问题。希望,首先在田野里种下。村民姜苏荣俯瞰下姜村,一垄垄透明的大棚反射着阳光,格外醒目。“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秋阳下,满目缤纷的色彩折射出下姜人的美好生活。


  生态宜居,带动了产业兴旺,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的下姜人如今有了更多致富的选择。


  距离思源亭不远处,姜丽红的“栖舍”民宿迎来了又一批游客,去年,她把父母的老房子改造成精品民宿,即使在淡季,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总书记的每一次指导,每一句嘱托我们都记在心里。”姜丽红说,“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下姜早已成为历史,如今是“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


  走在下姜村,幸福洋溢在每个人心里。村党总支副书记姜银祥说,下姜村的发展接连不断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过去从县城到下姜要3个多小时,现在新修了公路,全程只需要40分钟。今年下姜村老年食堂投入使用,文化礼堂收藏了乡土文明,成为新老下姜人的心灵之乡……


  当地人说,下姜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的故事和变迁,三天三夜说不完,千言万语写不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这里一步步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

总书记殷切期望激发无穷动力


  入夜,喧闹了一天的山村渐渐沉入夜幕,然而人们却依旧难以入眠。


  大家又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接下来怎么让下姜的发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话,下姜村的党员干部们早已一字一句刻在心里。


  “我们要以最快速度行动起来,把风景做靓,把盆景做精。”姜浩强说。


  “全村200多户人家,不能只靠23家民宿‘吃饭’。产业发展上,我们要以民宿为核心延长产业链,往上开发露营公园,往下发动村民制作姜茶、姜饼等一系列农特产品,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村委会主任姜排岭说。


  “社会治理上,我们要打造‘智慧农村’的新样板。”村干部杨时洪说。


  一个更广阔的“乡村振兴计划”也在酝酿中。下姜村已经走过了脱贫致富的阶段,下一步,他们还打算跳出下姜看下姜,联手周边村镇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争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坚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此刻的下姜人,脸上,幸福的光彩洋溢;心中,实干的热情似火。姜浩强带领全村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他的一段话代表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决心:“我们永远铭记习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在新时代建设一个新下姜。”


记者|浙江日报 李攀 俞熙娜 何双伶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