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
2013年9月13日
高淳,以地高民朴闻世,春秋时即见于史册。2013年初撤县设区。近年来,高淳坚守青山绿水,践行生态立县战略,“决策围绕生态定、产业围绕生态转、百姓围绕生态富”已成为高淳共识;坚持“快与慢、富与强、舍与得、美与善”辩证法,共谋和谐发展、共求绿色崛起、共创率先伟业、共建幸福城市;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次提速,从农业大县跻身全国百强,从江南圣地变身国际慢城,从全面小康迈向幸福城市,走出一条富有高淳特色的“转型跨越、弯道超越、后发崛起”的发展道路,演绎了“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变中求新”的赶超模式,形成美丽乡村、美丽高淳的实践。
一、美丽高淳的基本内涵
美丽高淳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实践创新,强调坚持美丽乡村、园林城镇、绿色产业、繁荣事业、和谐社会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美丽高淳的高淳梦。美丽乡村是美丽高淳的基石,园林城镇是美丽高淳的主体,绿色产业是美丽高淳的支撑,繁荣事业是美丽高淳的保障,和谐社会是美丽高淳的落脚点。
(一)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美丽高淳的基石。高淳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实现蓝天、绿地、青山、秀水的生态环境,做到生态环境优美;强调生活环境整治,做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美;强调特色产业发展,做到村强民富生活美。高淳建成全国唯一的保护自然生态、自然资源、乡村美丽的国际慢城,建成包括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三大生态标志区在内的约占全区面积1/2的南京美丽乡村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构成高淳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框架。
(二)园林城镇
园林城镇是美丽高淳的主体。高淳的园林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依托“两湖(固城湖、石臼湖)拥一城”的蝶形地理优势,统筹推进新城建设与古镇保护,打造以“五大森林圈”为主体景观线、以“文化八仙”为核心人文线的独具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购”的园林城镇。高淳坚持改造老城区,注重完善生活服务功能;改建不适宜居住的区域,使之成为适合人居的商业区和服务区。坚持拓展新城区,加大开发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的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和服务能力。大力建设新社区,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城镇化的设施、城镇化的服务、城镇化的保障,让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三)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美丽高淳的支撑。高淳的绿色产业,即按照绿色崛起的要求,贯彻产业优化为发展之本的价值诉求,注重第一产业的绿色生态化。高淳优良的生态,以及生产过程的化肥、农药等减量化,确保大闸蟹、茶叶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生态绿色化生产。
注重第二产业的绿色集群化发展。在坚持环保优先、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新型材料、环保农药、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绿色食品、软件服务等特色产业园为主体,构建园区、产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循环体系,实现园区集群产业的循环式绿色清洁发展。
(四)繁荣事业
繁荣事业是美丽高淳的保障。在文化繁荣上,坚持生态立县,注重培育生态文化,成为江苏省首个生态示范县;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培育螃蟹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与特色产业共融互促;注重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薛城古人类遗址、春秋古固城遗址、明清老街等一批名胜古迹再现辉煌。在科教繁荣上,义务教育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逐步扩大,科技研发不断加强,高淳获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称号。在保障事业繁荣上,在注重加强城镇居民保障的同时,特别注重农村居民的保障,逐步提高政府对农民居民保障的水平,注重引导鼓励支持农民通过发展产业强化对自身的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成为美丽高淳建设的重要保障。
(五)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美丽高淳的落脚点。高淳的和谐社会,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强调民主法治,让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推进各项事务;强调公平正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处理事务;强调安定有序,做到社会安全稳定,有序推进各项事务。
美丽高淳的内涵极其丰富,把美丽高淳的内涵挖掘出来,有利于对美丽高淳的研究推介。
二、美丽高淳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高淳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受作为最重要的从政品格,逐步形成“共谋和谐发展、共求绿色崛起、共创率先伟业、共建幸福城市”的特色价值观。“四个共同”既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共识,又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共同实践。
(一)共谋和谐发展
共谋和谐发展,就是以力行民生为先为执政之本,增加物质财富、促进公平财富、提升精神财富,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与社会安定祥和的协调统一。
1.坚持政治生态和谐。高淳的政治生态“正直正气、正义正道”。30多年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形成什么样的发展特征、主攻什么样的发展重点,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都始终把“守住青山绿水”作为重要使命,形成“几任书记一本经,几任区(县)长一道令,几套班子大合唱,全区上下齐心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的好传统,在发展理念上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在高淳区委的领导下,几套班子齐心协力,干群关系和谐共融,全区干部群众已形成共同体意识,共同为高淳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努力。经过本届党委政府总结提炼的“四个共同”高淳特色价值观,已成为全区干部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主流思想和主体实践。
2.坚持富民强区和谐。高淳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执政之本,在经济发展中突出富民导向,在社会建设中突出惠民宗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快转换为民生福祉。一是增收富民。按照注重平均数、普惠大多数、兼顾极少数的原则,着力构建多元化、长效化的增收机制,不断放大富民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二是保障惠民。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社会保险同城同待遇和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和群众受益度。努力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上实现均衡发展,在等级道路、供水供汽等公共设施上实现共建共享,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三是法治安民。健全完善大防控体系和大调解机制,精心打造“平安南京、高淳最优,法治南京、高淳先导,和谐南京、高淳首善”的品牌优势,努力构建高水平的法治和谐社会。
3.坚持社会管理和谐。紧紧围绕打造幸福城镇的定位标准,注重把推进民生现代化与促进人的现代化紧密结合,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多措并举解决事关民生福祉的突出问题,落实住房、水利、养老等造福城乡群众的实事工程,不断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覆盖范围,通过高标准地打造社会建设协调区来全方位地增创幸福赶超新优势。全面推行“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和“扁平化”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四项排查”工作及时化解整改重点矛盾及隐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全区社会管理水平位居南京市前列。
(二)共求绿色崛起
共求绿色崛起,就是以力创生态文明为立区之本,持久坚守并深入践行生态立县战略和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以美生态、新业态、好心态为鲜明底色的美丽中国示范区。绿色崛起是其共同的实现路径。
1.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率先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确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产业与生态协调并进的发展路径。一是推进城林一体生态区建设。积极打造更高水准的区域生态网架,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集中力量建设以山水串联工程为抓手的三大生态标志区,将生态标志区面积拓展到560平方公里,同步推进以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生物多样化森林“五个森林工程”为主体的“100公里森林生态圈”建设和以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至游子山花山区域、环固城湖路网至圩区两大南北干线区域为核心的“三个百里绿色生态园”建设。二是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力推进“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构建起了全境生态、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的“四全”生态文明新格局。三是推进全民生态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政府引导,更要靠全民自觉。高淳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深入开展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2.坚持发展绿色产业。高淳充分认识到,发展绝不能再沿袭以往工业城市的老路。从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发展实践,优先发展绿色产业。一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要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重点建设南京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南京武家嘴现代农业科技园、南京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持续放大中国“建筑之乡”、全国造船水运第一县和全国“五个第一”品牌固城湖螃蟹三大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层次。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药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向支柱特色转变,使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成功引进美国Lisco、日本旭建、南京氢谷、台湾吉茂等总投资9亿美元的外资项目13个,江苏新恒基核工业装备、科工科技等总投资85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53个,储备投资超亿美元和超10亿元产业基地项目20个。三是提升发展休闲产业。以创建中国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为导向,推动旅游业走集约发展道路,从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方向延伸转变,致力于打造“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依托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城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生态标志区,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突出“自然生态、吴楚文化、民俗宗教”旅游特色,构建“一街二湖三山”旅游核心产品体系,开发建设高淳老街——筑城圩休闲旅游带;充分挖掘固城湖、石臼湖资源优势,丰富提升迎湖桃源景区内涵,打造省级重点滨水旅游度假区;着力建设金陵首富村—武家嘴村、江南第一村—漆桥村、薛城遗址古村落和蒋山民俗文化村四大旅游特色乡村。
3.坚持经济与生态互促互进。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以环境促发展的新路,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变相互矛盾为良性互动。一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全面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CDM清洁发展机制,扎实抓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培育和低碳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进“三高两低”企业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近年来先后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61家,“一票否决”不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或有较大污染的项目91个,将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化工类项目迁至南京化工园区。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服务跨越”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创新服务业孵化园,大力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先后集聚全国卫星遥感测绘行业排名第一的北京华迪等软件企业70多家,促成总投资9亿美元的全球首家IBM“慧谷群英计划”高新园区、亚洲电影博览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获取香港联合集团健康城等一批国际投资项目,中博传媒年度大片《危险关系》在国际慢城桠溪开拍。三是坚决抵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突出抓好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注重引进和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尤其加快从传统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的转变,在筛选项目时坚决拒绝苏南地区淘汰的项目,使引进的产业和企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和标准。为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规划建设中,把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进行集中选址,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建设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三)共创率先伟业
共创率先伟业,就是把力求优化发展作为跨越之本,加快构建更具实力、富有个性、群众认可、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共创率先伟业是其共同理想愿景。
高淳大力弘扬以敢于创业为核心的新时期创新精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业,在全社会催生“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去创业、千军万马去创业”的繁荣景象,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人才汇聚、创业企业崛起、创业财富涌动的生动局面,为创成率先大业提供了最持久的动力。
1.率先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催生创新动力,倾力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发展高地。一是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鼓励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引进智力型成员、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检测中心、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项目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构建具有独占性优势和多元化辐射能力的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以构建人才高地为目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领军型骨干、紧缺型人才、创业型团队引进培育力度;以产业垂直整合为方向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积极推进区镇联动、一体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由离散式的项目引进向产业基地、产业集群转变。以万顷良田建设为抓手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向农业产业化组织、现代农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中;率先启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制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验方案并推行改革试验。三是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为核心的政府管理服务创新,以强镇扩权、壮大实力为重点的乡镇运行模式创新,以维护稳定、共享和谐为导向的社会建设管理创新,以保障民生、促进公平为关键的公共财政管理创新,以塑造品牌、增创特色为抓手的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激发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2.率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一是做强商贸流通业。加强商贸与物流业、制造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传统商业模式,在淘宝网开设“特色中国·高淳馆”,通过现代化网络方式展示、销售富有高淳特色的螃蟹、菜子油、茶叶、羽毛扇、珍珠等农副产品、工艺品及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通贤街等五条商业特色街,建成苏皖汽车城、电子数码城、宝塔路商贸城、中国螃蟹城;建成全国最大的螃蟹专业市场,成为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苏皖商都。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规划和发展物流产业,重点建设高淳经济开发区、双牌石物流基地,形成工业园区与物流基地的互动发展,在有条件的镇设立物流分中心或专业化物流仓储;充分发挥内河航道及水运优势,发展水上货物运输,建设水上物流基地;围绕水产品、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引进培育物流企业,促进生产企业物流分离,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物流资源,不断完善商贸集散、中转分销、配送营运、货物代理等服务功能,促进要素集聚和流动。三是培育软件服务外包业。高标准建立新区科创中心,建设城北中央商务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技术交易等新业态,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引进和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加快高星级宾馆、商务楼、会展中心等设施建设,为软件开发、产品展示、商务采购、专业论坛、旅游观光等提供综合型商务平台,创建省级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
3.率先发展民生产业。以民生需求推进社会转型,夯实群众基础。一是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和“千家民企帮千户”工程。以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省市率先推行以产权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和职业农民创业园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二是发展公共服务产业。精心打造城乡10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20分钟文体教育服务圈。三是推动社会保障覆盖全民、提高水平、城乡接轨,突出抓好安居住房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四)共建幸福城市
共建幸福城镇,就是把力增百姓福祉作为民生之本,统筹推进民有其得、民有其教、民有其医、民有其保、民有其享、民有其安“六项工程”,促进民生事业向更加注重整体发展和均衡协调转变,向更加注重品质层次和社会公平提升。共建幸福城镇是其共同价值目标。
高淳始终坚持“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意境,深入推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精心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充分彰显高淳自然山水之美、人文和谐之美、绿色风尚之美。
1.打造生态文明之城。高淳始终坚守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工作思路,对照全国生态文明生态县创建,着力建设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屏障,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大生态文化创作和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树立生态道德观、价值观和文明观,按照全境生态、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的标准率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县。
2.打造文化灵秀之城。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现代审美价值,精心塑造高淳老街、漆桥古村落、薛城遗址、固城遗址等凸显地域人文特质的“文化八仙”,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积极筹备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区”;加快以国际慢城的“慢”文化、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子文化、固城湖旅游度假区的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空间融合和景点建设的山水线建设。
3.打造宜居品质之城。高淳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受作为最重要的从政品格和工作取向,对照中国人居环境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建设更高品质的主城体系,着力解决城市密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可再生资源使用比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等问题,建设更加便捷的交通体系,着力解决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问题,推进中国最佳人居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历史文化古城区、山湖风景区、科技新城、产业新城“四区合一”的城市布局和村田水路林“五位一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形成“东西两核、南北双翼”的现代城市框架,高起点完成所有新市镇城市设计,所有自然村均达到“整洁村”标准,形成田园城市、优美小镇、美丽村庄三级融合的城市格局。
三、美丽高淳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高淳逐步进入经济加速腾飞、社会全面进步的快速发展轨道,注重尊严指标与富民指标的齐头并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三农”发展、“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等方面的实践成效显著。
(一)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高淳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统筹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在发展规划的一体化上,高淳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了全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一盘棋”。高淳在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注重整合资源的有效性和布局设计的科学性,从区、乡镇都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大部分村庄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市场定位、项目设置、效益分析等,增强行动的科学性、减少发展的盲目性。理顺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并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理念,落实到宏观规划研究、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实施规划当中,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符合美丽全域规划体系。
在基础建设一体化方面,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将政府基本建设的增量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同时,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水利效率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农田水利示范区,发展景观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等休闲设施,实现生产保障、景观效应、产业带动、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有机统一。高淳整体上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产业发展一体化上,高淳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统筹规划,根据辖区各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特征及其相应条件,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全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做大做强高淳经济开发区,围绕做大镇域经济板块,建设以芜太路为轴线的镇工业特色产业集聚带,形成高淳特色产业集聚平台。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抓手,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提升,积极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快经济转变。通过区域建设和产业发展,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2012年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为2.22∶1,明显优于全国的3.10∶1平均水平。
高淳以城区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以乡村为基础,三级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二)促进了两型社会发展
高淳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及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上,高淳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副产物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技术、管理、政策等措施,通过再减量,减少农业的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通过再循环,减少产业发展的废水、废汽、废物排放,节约资源,减少点源污染;通过再利用,强化对使用寿命终结产品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建成污水收集管网605公里,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9.3%,开发区及各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6.5%。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54.3%,连片整治实施面积达206平方公里,成为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县。在江苏省率先实现镇污水处理厂、区镇村三级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和黑色化道路村村通目标。
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上,高淳积极引导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研发、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工艺,生产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引导环境友好型的消费。通过引导环境友好型企业集聚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园区、社区。高淳大力扶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集中开工中舟环保、江苏氢谷、江南环保、光学镜头仪器产业园首批4个总投资额达30亿元的节能环保项目。对企业投资15亿元设立的新材料工业产业园,政府给土地给政策。近几年,高淳累计环评否决项目250多个,关停并转“三高两低”企业85家,先后关闭了银林化工、骄阳化工等一批产能落后企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500万元左右,年销售近2亿元的第一砖瓦厂也关窑熄火。
高淳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雏形已经形成。
(三)促进了“三农”发展
高淳通过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美丽高淳建设;反过来,美丽高淳建设也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从而让农民更富裕、让农业更现代、农村更美丽。
1.让农民更富裕。美丽高淳建设,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与休闲收入的叠加、就业收入和创业收入的叠加、季节性收入与常年性收入叠加,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培育了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种植型、养殖型经营大户,有效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2012年,高淳实现休闲农业接待145万人次,休闲农业综合收入6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达到1272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110元,同比增长15%,近10年来人均农民纯收入增幅均超过13%。
2.让农业更现代。美丽高淳建设,加快对农业的标准化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设施化改造,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降低自然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规模化改造,逐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小、散、弱的格局,降低市场风险,切实提高农业的效益,让农业成为最高效的产业。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3.5%;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增园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螃蟹生态养殖面积增加2.33万亩,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新发展销售超千万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既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也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
3.让农村更美丽。一是基地对农村美化。通过把产区变园区、把园区变景区,实现产区对农村的美化;二是村容村貌整治对农村美化。美丽高淳建设,有效促进村容整治,让村容村貌更清洁美丽,实现对农村的美化;三是基础设施对农村美化。美丽高淳建设,促进农业、农村、休闲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也更加强调美观,实现对农村的美化。四是农村文化对农村美化。美丽高淳建设,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现代审美价值,精心塑造高淳老街、漆桥古村落、薛城遗址、固城遗址等凸显地域人文特质的“文化八仙”,实现对农村的美化。高淳通过“绿色高淳建设百日行动”,新增绿化造林面积3.55万亩,完成村庄绿化126个,实现绿色社区全覆盖。高淳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全区展开了“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为主体,“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覆盖。高淳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农业、农村、农民协同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四)促进了“四化同步”
美丽高淳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
1.在新型工业化上,高淳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注重智能工业和循环工业的发展,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推进“制造升级工程”,深入实施百企转型升级与千亿战略投资计划,集中力量打造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3个200亿元级新兴产业基地和4个100亿元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高端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园区,培育百亿级现代制造业基地5个以上,工业总产值在900亿元基础上翻一番多。
2.在新型城镇化上,按富民强县最协调、城乡环境最优美、社会关系最和谐的标准,高淳注重把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保共进。注重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用城镇人气和基础设施带动乡村发展,通过乡村发展带动项目引进和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和城镇发展。高淳在新型城镇化上,注重城镇功能的分区,通过加速融入南京主城区,历史文化古城区、东部新城区、北部商务区、南部山湖风景区“四区联运、组团开发”,构建园林城镇发展新格局。十年城市化率从35%提高到52%。
3.在信息化建设上,高淳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突破口,注重完善信息网络体系,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制造业,促进了高淳信息化发展。通过全面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现化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加强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通过完善农业信息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推进农业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传输系统,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文化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卫生信息化、推进交通信息化、推进社区信息化,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另外,在政务信息化、产业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高淳也取得长足进步。
4.在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高淳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一是通过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现代化。高淳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提高基地的水平;通过农产品加工并实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大幅度提高附加值,让低效的传统农业向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二是通过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高淳通过引导城镇居民到三农休闲,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要素;通过休闲农业,拓展农业的休闲娱乐功能,让单一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变。三是通过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物联农业,变传统落后技术的农业成为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农业。
从全国范围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相对较快,而农业现代化相对较慢。高淳正是由于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让“四步同步”得以实现。
(五)促进五位一体
高淳在美丽乡村、美丽高淳建设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加以推进。
1.在经济建设上,高淳把经济建设作为美丽高淳建设的根本。主攻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主张发展大工业、大旅游、大商贸、大交通、大环境,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先后建立了16平方公里紫金(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20平方公里宁高高科技产业园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2.在政治建设上,把政治建设作为美丽高淳建设的保障。高淳以党建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把党管人才工作、统筹共建资源、反腐倡廉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等纳入“三争一创”主题实践,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抓经济聚人才促发展的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党建工作在助推经济转型、引领管理创新、带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在美丽高淳中建设起领导核心的作用。在美丽高淳建设过程中,通过凝聚“四个共同”的价值观,用以统领高淳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高淳的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增强。
3.在文化建设上,把文化建设作为美丽高淳建设的灵魂。高淳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的互动和结合。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城覆盖,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361平方米,积极抓住全省首批苏南唯一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契机,建成一批非遗重点项目。积极引进文化会展、动漫、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着力打造高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圣寺塔文化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培育文化产业增长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制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和相关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思维、专业素养较高、擅长创意策划的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推进文化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
4.在社会建设上,把社会建设作为美丽高淳建设的条件。高淳在南京率先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机制,成为南京市唯一的全国新农保试点县,高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67.4%、70%。高淳在省市率先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大学生村医工程,建成总投资14亿元的新区医院、区中医院新院等重点工程,构建了以南京郊区首家基本现代化医院为龙头、1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高淳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慈善援助、结对扶助“三位一体”的扶贫帮困体系,依托“情系故里,共建家园”、“千企帮千户”等载体确保困难家庭每年受助资金5000元以上,低收入纯农户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接轨。
5.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高淳建设的基础。高淳始终把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积极构建以环境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城乡现代化为支撑的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系。在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先后开展了南京市首个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南京唯一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示范县的建设任务,高淳现已形成70%生态涵养区、30%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布局,产业与生态互动、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新文明形态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显著特征。城镇绿化覆盖率从26%提高到48%。高淳建成投资5.2亿元的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区镇两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2%,区域主要河湖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四、美丽高淳的重要启示
(一)“知行合一”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知行合一”要求既有理论作为先导,又有行动作为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有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梦”等一系列发展理念的指引,又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巨大成就。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只知道“行”,而忽视“知”,只知摸着石头过河,不肯抬起头来看路,在地方建设中没有了发展理念上的指导,失去了正确道路的指引,发展之路越走越窄,丧失了转型主动权。在美丽高淳建设过程中,高淳一直强调科学理念对实际工作的指引作用。从“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到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幸福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四个共同”特色价值观的提出,十年来,高淳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把发展理念的创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将抽象的发展理念具体化为生态休闲农业和“国际慢城”等产业项目的打造,是新时代“知行合一”的典范。高淳实践表明,理念先导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才能牢牢把握住社会经济升级的主动权,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关键,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
(二)“量质合一”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量质合一”,即不仅注重数量,更加注重质量;不仅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质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举世瞩目的奇迹,但经济高速而粗放的发展不仅带来一些地方生态破坏、能源浪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些列问题。如何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让人民能够幸福生活,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许多地方面临的问题。在美丽高淳建设过程中,高淳正确处理“慢与快”“舍与得”“远与近”的关系,一直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美丽高淳建设最关键的指标。宁愿经济发展速度低一点,也要让经济发展质量高一些,让生态环境好一些,让居民的幸福感高一些。高淳实践表明,坚持“量质合一”,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关键,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
(三)“体用合一”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体用合一”,“体”即是发展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用”即是发展为了群众,让群众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这是执政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但一些地方近年来只注重追求经济增长,却忽视将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发展与群众利益相脱节,这不仅损害群众的利益,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在美丽高淳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参与性与收益性作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指数的两个支撑点。民众既是产业发展的广泛参与主体,又是全民收益的客体。高淳充分认识到增进群众福祉、增强幸福感受,才能把城市发展的过程变成老百姓能够切身体会的过程,才能让老百姓把城市的发展视作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基本前提,形成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良性互动。高淳实践表明,坚持“体用合一”,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基础,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
(四)“事功合一”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保证“事功合一”强调量力而行,注重事半功倍。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掀起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为核心精神的转作风运动。不可否认,在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普遍取得重大成就之时,一些地方出现了好大喜功、盲目发展、形式主义的新浮夸之风,不仅导致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也带来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并雷厉风行地进行作风整顿运动,整顿的不仅是作风,也是执政理念。弘扬实干之风,把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情上来,而不是只求形式和虚名。高淳区政府一直扎扎实实做“事”,从不毛毛躁躁吹“功”。紧抓实干兴区,杜绝空谈误民,切实地把高淳的梦想、理念、规划落实到具体事务上,事情做好,功业自成,高淳人“事功合一”的为政哲学成为美丽高淳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美丽高淳建设中,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但不好大喜功,不沽名钓誉,创造出“事功合一”区域增值效益。高淳实践表明,坚持“事功合一”,专心做事,不计功名,是美丽高淳建设的保证,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保证。
(五)“天人合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
“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我们仍须清醒地看到,这些经济指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难以为继。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方面,高淳走在全国前列,许多做法颇具启发性,特别是在处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上,非常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美丽高淳的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环境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发展了经济的保护才是真正的保护。高淳人一直将“天”——环境保护与“人”——经济发展统筹起来,把天人合一当作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高淳实践表明,坚持“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既是美丽高淳建设的前提,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
高淳正是坚持共谋和谐发展,共求绿色崛起,共创率先伟业,共建幸福城市,从而让乡村更美丽,城镇更宜居,产业更绿色,事业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今后,高淳如进一步加强生态资源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创新驱动、促进文化产业开发、加强品牌培育,美丽高淳建设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必将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