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四项改革激发发展新动力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18069 更新时间: 2013-09-16 来源:《农民日报》
 
 

重庆荣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项改革激发发展新动力

2013年9月16日

    本报记者 邓俐 通讯员 徐杨

    今夏的连晴高温,让重庆市荣昌县安富街道斑竹村赵羽种植的1010亩高粱干死了100多亩。8月份,赵羽从保险公司领到了每亩300元、总计3万多元的赔付。赵羽说,政府对保费补贴后,自己出的保费仅为每亩9元钱。“这个保险买得太值了!”

    赵羽是荣昌县建立以农业保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新机制的直接受益者。而这只是该县推进农业改革的个案之一。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我们就是要以‘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努力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融资难、风险大、产销不畅4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探索解决谁来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钱怎么来、如何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农产品怎么卖四个问题。”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说。

    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解决谁来发展农业问题

    “今年,县里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家庭养殖农场,不仅建猪舍能得到政府的补助,供种、防疫、养殖标准等都由公司来做,我们只须负责日常管理,把猪养大养肥,公司就保证以每头最低150元的收益保护价回收肥猪。”8月下旬,回乡收割稻谷的古昌镇新民村村民夏兵听家里人说起了这件事情,立即到镇政府打听了个仔细。原来,今年荣昌县推行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多点分段饲养方式发展生猪养殖:选育与仔猪生产技术要求较高阶段由专业公司负责,商品育肥阶段则交由职业农民负责,公司提供社会化技术服务,以保护价回收育肥猪。

    夏兵掰起指头算起账来,按公司收购协议,家庭养殖场至少得有300头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年出栏量达600头,按照最低收益保护价,至少有9万元入账,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他决定不再出去打工,立即申办一个家庭农场。

    “新型经营主体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路径。”县农委主任曾德超介绍,荣昌县改革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养殖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并以此解决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

    为此,荣昌县配套出台了“十百千万”工程政策:重点培育壮大10个农业产业化核心龙头企业、100个核心农民合作社、发展1000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1万户以上农民大幅增收。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在享受国家普惠政策外,还享受县内的土地租金、良种、产品销售、融资、农业保险等特惠补贴政策。

    在政策的激励下,目前全县适度规模经营种养大户达到5万余户;农民合作组织达279家,农民参合率41%;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土地规模经营度41%。组建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25个,社会化服务面积50余万亩。

    探索农业投融资新机制解决发展农业钱从何来

    作为全国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今年,荣昌县启动了32.4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总投资将达2.4亿元。

    这么大的投入,钱从何处来?荣昌县推出了第二项重点改革:健全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以及建立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农业投融资新机制。  

    “以前,水利、交通、国土等项目资金遍地开花,结果谁也没有发展好。”县农委主任曾德超说,而现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投向农业园区后,园区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迅速跟了上来。据统计,在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中,荣昌县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已有7000多万元,累计投入将上亿元。

    “在农业资金投入上,荣昌县积极探索建立以‘项目资金整合、先建后补’的投入新机制,计划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集中打捆投向重点产业、重要园区和基地;推行业主先建后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农业改革与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曾德超说。

    此外,荣昌县还积极探索建立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农业投融资新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发展。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银行开展战略性融资合作,探索由实体化运营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统借统还、批量承接等方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共同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目前,作为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实体化运作业主单位的荣牧科技有限公司,已初步获得授信3亿元用于构建“统借统还”金融服务平台。

    探索建立风险防范新机制解决农业生产风险问题

    都说农业靠天吃饭,遇到天灾就血本无归。这一直也是农业发展主体担忧的难题。如何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荣昌推出第三项改革:建立以农业保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新机制。

    前段时间,昌州街道石河村养殖大户刘均彬饲养的母猪死了10头,但因他为这些母猪买了保险,损失并不太大。说起这事,刘均彬就不无庆幸地说:“这个保险好呀,各级政府对保费进行补贴后,我只出了12元/头保费,却得到了1000元/头的赔偿,现在我对养猪更有信心了。”

    “农业保险,无疑是为农业发展主体打上了一支强心针,也成为我们探索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新机制的重点内容。”曾德超说,2013年,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参保自愿、规模适度、分类指导、稳步推开”的原则,荣昌县在开展能繁母猪、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还在水稻、高粱、黑花生、仔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中探索开展保险试点:农户只需自缴25%的保费,其余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

    近年来,荣昌县还通过大力推广“调整播种期”、“地膜覆盖”等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县农委农技站站长宣善勤介绍说,目前,全县粮油良种率达98%,新技术普及率达96%,绿色防控和测土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8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2%。

    探索农产品产销新模式解决农产品怎么卖问题

    为破解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避免“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荣昌进行了第四项重大改革:创新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产销新模式。

    东西要卖得好,一靠质量,二靠品牌、三靠吆喝。荣昌通过提高“三品一标”补助标准,大力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并借此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增加农产品市场价值。

    以重庆市荣牧公司推出的生态荣昌猪肉为例,荣昌猪肉及产品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荣昌猪品牌价值达到21.7亿元,生态荣昌猪肉虽然售价达到30多元/斤,但依然广受市民的喜爱,专卖店今年5月开始已由县内拓展到重庆市主城区,市区销售网点由11个增至30个,销售总额翻了3倍多。

    现在,荣昌县内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富硒黑花生、荣昌白鹅、包黑子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已达23个。

    荣昌县还在全国独家开展仔猪电子竞拍交易,为养殖户搭建起“直供直销”平台:由县畜牧局把全县农户仔猪数量收集到一起,每天统一分配数额到市场上卖,买家在这个电子平台上竞价,价高者、量大者优先。“从目前来看非常成功。2011年试运行以来,交易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高4元/公斤,养殖户每头仔猪净增收近100元,按全年150万头计算,净收益1.5亿元。”县畜牧局局长张彬透露,今年荣昌启动了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建设,这意味着该平台将实现活体荣昌猪的“淘宝式”交易——买、卖全国,外地客户也可以直接到这个平台上买、卖荣昌猪,最大化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养殖户利益。

    “以品质、品牌促市场价值提高来扩展销路,以展会、专卖店、电子交易等平台的搭建,实现直供直销的订单农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业效益。”曾德超说,这是荣昌县创新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产销新模式思路,目前全县订单农业率已达到90%以上,有组织的农产品流通比例达45%。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