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红火的合作社为何散了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4342 更新时间: 2013-08-15 来源:《人民日报》
 
 

人心不齐社员退社,西昌首家农民合作社面临被注销的窘境

红火的合作社为何散了

 2013年8月11日

本报记者   王明峰

  编者按: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被寄予厚望。当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合作不规范,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引导扶持其健康成长,茅坡水果专业合作社折射出的问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近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茅坡水果专业合作社面临生存危机。要撂挑子的是合作社理事长潘世云:“2010年合作社社员散伙了,一直没去工商办手续,再不注销,我可承担不了法人责任。”

  茅坡水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当时,西昌市供销社以当地小有名气的茅坡樱桃为依托,发起成立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曾是西昌市示范合作社。”时任供销社主任的王明强说。

  曾经红红火火的合作社为何要散了?未来合作将往什么方向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西昌市樟木箐乡丘陵村一探究竟。

  红红火火的起步

  樱桃价格从一斤2元变成8元,带动农家乐发展,合作社人气越来越旺

  丘陵村,当地人习惯称为茅坡,种植樱桃是当地的传统。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樱桃树,挂果季节,满眼都是红色。

  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为卖樱桃犯愁。由于泥巴路难走,樱桃都靠人背马驮,还卖不上价。虽是祖祖辈辈靠的营生,也只是卖了个“油盐钱”。

  这种状况从2004年合作社成立后改变了。市供销社帮助联系,把樱桃直接送进西昌市最大的超市,当时村民们还不知道这叫“农超对接”,但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樱桃均价从原来的一斤2元一下变成了8元。

  “价格上去了,销路扩大了,茅坡樱桃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回忆起曾经的“辉煌”,潘世云仍透着一丝激动。

  村民们感到,老祖宗留下的樱桃确实是个宝贝。可困难还是一个接着一个,2004年年初的低温冰冻灾害,让村民几乎绝望。

  引客上山,开展采摘活动。为了减产不减收,合作社联合旅游局,发动亲戚朋友上山采摘樱桃。合作社垫资印刷包装箱,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当年来了1万多人,采摘活动非常火爆。不仅樱桃被抢空了,连土豆、花生等农产品也被城里人买走了。村民们收入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

  2005年、2006年,采摘活动持续火爆,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又多了条增收的路子。这下,大家看到了合作社的好处,要求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眼看着人气越来越旺,合作社管理层也干劲十足。然而,一直指导合作社发展的王明强却忧心忡忡,这不是他想要的合作社。“合作社不能仅停留在提供服务上,必须成为实体经济组织,要具备市场竞争力。”

  曲折的转型路

  没有找到支柱产业,“低成本”入社,“零成本”退社,没有规范的治理结构

  在丘陵村的一处养鸡场,潘世云正在修建制造蛋托的加工车间,双手沾满泥灰,衣服上也沾上了石灰。“每天产6000枚鸡蛋,自己生产蛋托,也是节本增效的一种手段。”潘世云边说边走进鸡舍,言语中透着生意人的精明。

  养鸡场一共10栋鸡舍,工人们正在从架子上收鸡蛋。潘世云把记者带到一栋装着小鸡的鸡舍旁,说:“这是合作社以前修建用来养鸡的,但没有成功。不过,我把社员的股金全退还了。”

  潘世云讲起合作社转型之路。“合作社成立之初确定两项目标:樱桃分档定级,商品化包装,高端销售;以果园和庭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目标初步实现了,便开始水果品种改良,多元化配合;果园放养,立体养殖。”

  引进新果种,为的是打造四季花果山。2005年,合作社引进龙泉驿皮球桃,当时设想以此带动乡村游,合作社为其注册了“脆蜜桃”商标。但对外销售时,由于推销费用过高,投入产出之间出现了倒挂,水果品种改良之路当时没走通。到2007年,樟木箐乡和丘陵村办起了樱桃采摘节,合作社包装箱收入从此也被断掉了。

  樱桃不耐储运,合作社着手酿制樱桃酒。但由于工艺技术限制,只能制造樱桃泡酒,樱桃产量制约了其规模化生产,加之销售时跟农户自制樱桃酒相冲突,樱桃酿酒也没走通。

  于是,合作社就把目光转向了养殖业。谁知又赶上了禽流感,眼看着蛋鸡病死,鸡蛋价格下滑,社员们动摇了,纷纷要求退出合作社。最后,只留下潘世云收拾烂摊子。“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老潘说着有些感伤。

  王明强认为,合作社之所以垮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可以支撑长期发展的好项目,没有支柱产业,很难走远。

  四川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廖祖君分析,茅坡水果专业合作社办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稳定、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特别是入社和退社制度。当合作社盈利时,一批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低成本”加入合作社,但亏损时,他们就可能率先“零成本”退出合作社,而承担最终风险的是合作社牵头的农村能人。“这些退社行为对农村能人的心理打击远远超过市场风险,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再次创办合作社的想法。”

  未来怎么走

  股份合作是方向,设立严格入社和退社制度,合作社要接受市场考验

  合作社虽然垮了,但却让村民们受益匪浅。进村道路由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茅草房换成了小洋楼,自来水引进屋了……

  农家乐“刘老实人家”老板刘文云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对合作社很依恋。水泥路在樱桃树间穿行,她家就像建在樱桃园里。她把老房子旁的水塘垫了起来,建起四合院,开起了农家乐。

  刘文云家种了二三十亩樱桃,由于今年初遭遇了低温冰冻灾害,樱桃减产,赶上了“小年”。不过樱桃价格上去了,每斤卖到了20元。加上农家乐的收入,刘文云家今年收入可超10万元。

  她把这些都归功于合作社,“合作社把樱桃品牌打出去了,价格上去了,种樱桃收入增加了。另外,路修好了,自来水引进了屋,游客多了,农家乐红火了。如果今年再办合作社,我还要加入。”

  丘陵村村“两委”没有同意潘世云注销合作社的想法,已经开始商量再次组建理事会。“茅坡樱桃的牌子不能丢。”村支书周立军沙哑着嗓子说。

  但是,王明强却有所担忧,合作社再上一个层次,该如何发展?

  村“两委”开了几次会也没有结果。目前,合作社的牌子还淹没在潘世云家的杂物堆里。

  廖祖君认为,今后合作社发展应该走股份合作的路子,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把具有一定投资经营能力、风险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经营。因此,必须设立严格的入社和退社制度,对入社者要有一定的门槛,防止其趋利行为和“搭便车”行为;对退社者也要有一定的限制,避免“过河拆桥”现象的出现。

  王明强说,一些经济实体化的合作社,坚持合作社的宗旨,一方面具有市场化的运作能力,同时在竞争中得到市场认可,推进特色产业形成。这种能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将是趋势。

  不过,廖祖君强调,应充分认识到,农民合作社只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不是唯一,它不应也不可能覆盖所有农民,农民成立的合作社要参加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考验。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