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让乌尔逊河畔靓起来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3147 更新时间: 2013-08-08 来源:《农民日报》
 
 

——记内蒙古新右旗贝尔村高林涛海肉羊养殖合作社社长海泉发展生态旅游的事儿

2013年8月8日

李春余 高存英

        六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贝尔湖碧波荡漾,乌尔逊河缓缓流淌,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笔者有幸采访了内蒙古新右旗贝尔苏木乡贝尔村高林涛海肉羊养殖生产合作社社长海泉,了解到他们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些新鲜事儿。

        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蒙古族汉子,中等身材,紫红脸庞,说话不紧不慢,娓娓动听。

        “我们村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全村400多户,280万亩草原,牛羊已经达到了2400万只/头,我们社内32户牛羊也达到了18500只/头,再不转型,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草原就承受不起了。必须抓住靠近乌尔逊河的优势,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才能带动牧民跨上增加收入的新台阶。”海泉介绍说,“我们合作社抓了四件事儿。”

        巧妙用好河岔给候鸟安个家

        贝尔村位于中蒙边境线上,从贝尔湖流出的乌尔逊河正好从海泉社长家2000亩草场流过,一个大拐弯,在草场边形成两条河岔子,从湖里流出的水带来大量的鱼虾,每逢春天来临,南来的大雁、野鸭和丹顶鹤等候鸟在河岔内嬉戏捕食,成群结对很是壮观,可是由于河岔水浅,周边可以进人,候鸟不时被惊飞,或者候鸟蛋被人们捡走,近几年候鸟很少光顾。海泉琢磨着由32户牧民组成的肉羊养殖合作社,应该利用河岔子扩大水面,形成环型,中间留一块水草丰盛的孤岛,水面养鱼虾增加社内收入,同时还有效保护候鸟正常捕食、孵化、繁育,使河岔子形成一种候鸟聚集景观,吸引游客,又能为当地牧民提供休闲场所和游泳场所。原来河岔子最深不过半米深,北方的冬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鱼虾多数被冻死,2010年海泉投资60多万元,用大型机械把河岔子加深到6至10米深。2011年和2012年鱼虾在深水中都安全越冬,大雁、丹顶鹤和野鸭数量急剧增多,海泉说上级有关部门已经批复我社河滩水产养殖570亩,如果再投资300万元,在河岔子上游筑上坝,下游筑上坝,周边形成环形水面,中间留块50亩的孤岛,一年下来仅天然养鱼虾一项就能捕获6万斤鱼,每斤60元,可收入360万元。

        在河边建包房,游客住有新居

        早在三年前,海泉就和社员商量在乌尔逊河边的2000亩草地上建一处生态旅游庄园,集乌尔逊河畔观光、生态牛羊、鸡鸭鱼肉品尝、旅游度假和牧民休闲娱乐为一体,已经取得了相关部门的同意。现在已经建成十个高标准永久性的蒙古包房,和十个蒙古式木制苇巴房,建立了专门食堂,配备了专业厨师,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手抓牛羊肉,可以一饱口福,生态鲤鱼、鲫鱼可以自行垂钓。6月22日第一次接待来自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公安分局一行20人的观光旅游团,白天在蓝天白云下垂钓,晚上睡着舒服的蒙古包,一日三餐津津有味地品尝原生态牛羊肉和野生鱼,领略乌尔逊河绚丽的自然风光,他们都自豪地说:“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同时,海泉还介绍说,建一个包房,水泥打底,永久性钢架,虽然要投资4.7万元,但是抗震性能好,睡着舒适,可以保证几十年不坏。还要投资650万元建100个包房。(其中50个鄂伦春族特色的10个苇巴房)屋内添置必备的生活设施,再接上电,晚上灯火通明,映照在乌尔逊河上,再建一座千米娱乐场,场内可骑马赶车,跳舞。周围已有500米长的榆树墙,2万余株榆树,整齐划一,已成为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还要在2000亩周围栽上花草、树木,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地,这样一次可接待2000多人。

        办生态养殖场吃美味放心肉

        “游客到这里来,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吃上放心肉,呼伦贝尔草原天蓝、水净、牛羊肥,我们就是要追求自然美、生态美。”海泉社长介绍说,“现在草原为生态化发展已经禁牧3年,政府对草场每年进行相应的补助,我们32户牧民生态养羊1.8万只,养牛400头,这些牛羊大部分时间圈养,只有少量时间放牧,入冬吃着割下来的优质牧草,含有70多种中草药,个个膘肥体壮,牛羊基本不得病,偶尔有病就用传统中草药防治,无残毒,无副作用,禁用一切生长素,保证让游客吃上放心的牛羊肉。”现在生态养鸡、养鸭正在设计圈宿图纸,计划每年放养笨鸡3000只,让它们在草地上吃蚂蚱和其它昆虫;放养鸭子3000只,在水中吃浮游生物。牛羊肉、鸡鸭等禽类产品满足供应游客需求,盈余之后再出售。合作社所有成员饲养的牛羊鸡鸭全部挂牌销售,保证消费者享有追诉权,保证信誉,不赚黑心钱。做到生产者细心,消费者放心,实现吃生态放心肉。同时还准备吸收更多牧民自愿入社,还要申请注册“贝尔”牌商标,网上销售,让呼伦贝尔牛羊肉打进全国市场,走出国门,让牧民们增产增收。

        安排困难户共同来致富

        海泉任社长的养殖合作社在旗内是第一个,海泉说,我办合作社就是要把大家带动起来走致富路。不分贫富,只要自愿就行,我绝不嫌弃。贝尔村地处中蒙边境,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仍有不少牧民没能脱贫致富,三年前听说海泉要办合作社,一下子有32户报了名,一看花名册足有20户是困难户,海泉没有拒绝一户,他仔细征求大学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儿子乌云毕力格和儿媳妇黄娜的意见,制订了办社章程,根据每个人的学历和特长安排相应的工作。现在长期上班的有16名,其余的随叫随到。为提高社员的工作能力,海泉动员儿子、儿媳妇留在贝尔村,利用各种机会对社员进行培训,使社员对自己的工作既热心又熟练。现在游客观光已经走上轨道。海泉的儿媳妇黄娜为社员仔细讲解接待常识和服务要领,争取对服务程序和质量标准,达到规范化和条理化。

        在合作社里其其格腿脚不好,又是个寡妇,带个未成年的儿子,海泉安排她放牛,每天只要赶出圈,牛在草地上吃饱肚子中午就会自动回到家中,边喝水边晒太阳,下午吃一段时间就会自动进牛圈,其其格每月工资3000元,已经干了五年。牧民包力德的妻子有病不能劳动,他入社后,海泉安排他看护河岔鱼塘,还能抽空照顾一下有病的妻子,每个月工资2600元,他很满足,逢人便说:“多亏了海泉社长让我有了工作,还能照顾家。”

        海泉经常对社员们说,现在咱合作社刚刚起步,咱要奋斗三五年,把牧业生态旅游搞红火,让家家过上好日子。

        海泉社长的期盼

        临行前海泉拉着笔者的手恳切地说,办一件新事真难,我们这里还不十分开放,我搞生态牧业旅游都不认同,首先是社会各界不理解,认为是胡闹。这几年干这些事业共投资330万元,只有25万元是信用社贷款。其余305万元都是自己的积蓄,要扩大河岔建立候鸟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少说还得1000万元,现在是精疲力尽,恳请政府有关部门予以扶持700万元,其余300万元仍然自筹。呼伦贝尔草原红基拉部是成吉思汗妻子的故乡,蒙古族团结战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我将拼尽全力把乌尔逊河畔建设好,把她装扮成北国边疆的一颗耀眼明珠,让中外游客早日走进成吉思汗妻子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