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要闻 > 正文
 
“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具有公益性”
作者:cuncuhui 点击数:2728 更新时间: 2013-05-21 来源:农村动态反映
 
 

——新作《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热点研究》专著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柏园答中国商报记者问

徐柏园

        新作《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热点研究》由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之际,中国商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该书的作者、20余年潜心专攻农产品流通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柏园。专访中徐柏园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之所以无法形成一种低成本的物流动作,“买难卖难”问题长期难解,很大程度上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违背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有关。国家应投资建设公益性批发市场,能为农民和销售商提供可靠的供求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可以减少农民种植和销售商采购的盲目性,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并非削减其中的流通环节,而是使其公益化,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也使国家能够有效、快速地调控农产品价格。上述结论是基于:1、农产品流通仍是“三农”问题瓶颈。2、“农超对接”难以大规模发展。3、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公益性”。4、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顶层设计”。特别是制定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法非常必要。5、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向“上下游”延伸这五条理由。

        日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柏园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之所以无法形成一种低成本的物流动作,‘买难卖难’问题长期难解,很大程度上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违背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做到公益性,才能便于国家管理市场治理价格。”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蹿高,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很多地方的农产品价格甚至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天价”。而另一方面,在大城市老百姓为“菜篮子”烦心时,“卖菜”的农民却因为找不到销售出路,眼睁睁地看着辛苦种了一年的菜烂在自己的地里。微博上帮农民朋友转发的“卖菜”求助帖已屡见不鲜。

        实际上,近年来,从中央1号文件到去年国务院“39号文”、“国十条”对于“买难卖难”的农产品流通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并以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解决的突破口,但显然,在“一买一卖”的“冰火两重天”现象能持续数十年的困扰中,农产品流通的“破题”并不简单。

        日前,借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理论丛书之三《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热点研究》出版之际,中国商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该书的作者、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20余年潜心专攻农产品流通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柏园教授。

        农产品流通仍是“三农”问题瓶颈

        中国商报:“买难卖难”和“贵买贱卖”现象被认为是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突出表现,其根源到底在哪儿?

        徐柏园:表面上看这是农民对市场判断的失误,实质上是农副产品交易价格形成过程中社会化程度低下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对农民产生的误导。

        实际上,应该承担这一角色的恰恰就是处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间环节的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形成价格、发现价格和农副产品供需平衡。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建立现代农业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但目前国内一些政府部门在认识上还不足,体制上没有理顺。

        物流环节过多、渠道不畅固然是造成农产品价格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业务存在盲目性等深层次问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也难辞其咎,尤其是摊位费和房屋租赁费及各项收费上涨,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手之一。

        中国商报:近年来,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性逐渐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也持续加大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徐柏园:主要责任还是在政府。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目标,特别是国家层面的关于批发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呼吁20多年来未有结果。

        虽然商务部、农业部、工商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了各式的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及管理条例,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可操作性和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一些部门制定出了一些国家标准,加强了对市场体系的软硬件建设,如农业部的“定点批发市场软硬件要求”、商务部的“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绿色农副产品零售市场”标牌的市场,在市场标准化上,商务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管理和规范”、“禽畜产品超市进入标准”等,但由于标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比例小,目前整体上农村流通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

        “农超对接”难以大规模发展

        中国商报:为破解中国农产品的流通困境,近年来,现代超市主导的产销对接、农超对接逐渐被政府高层重视并出台诸多扶持政策,您如何看待农超对接等带来的农产品流通变革?

        徐柏园:农超对接等一些先进的模式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得很好,但对于我国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来说,目前阶段还难以大规模发展。对于适用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索,我认为,东亚模式和北美、西欧模式应该结合借鉴。

        欧美日韩等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几乎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农场主都加入了合作社,有的甚至一个农场主同时加入了好几个合作社。比如日本的农协能针对农民的种子、种植、化肥、销售等进行全方位合作,服务体系比较完整。但在我国,目前入社农户的比例还不到全国农户总数的13%,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不高。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农批零对接为主体,以农超对接为方向,以直供直销为补充,以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当然,连锁超市对于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建设大有可为,比如去年年底前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了57家企业拟抵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也有诸如永辉超市这样的商业流通企业入围。

        中国商报:按此前商务部的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产品经由直采直销销售的比例为15%,“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有望能翻倍,达到30%左右。

        徐柏园:不可否认,自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各地区、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达到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

        “农超对接”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农超对接”有一个农民生产者价格谈判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超市是强势,农民生产者是弱势,超市过高的进场费使农民利益受损,这一方面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或用经济手段解决;另一方面,各级各地区批发市场的设立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民生产者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用投票的方式,看看哪个批发市场价格合适,从而决定卖给谁,使批发市场之间展开得到货源的良性竞争局面。

        总体而言,与欧洲和北美的“大生产”对“大流通”模式不同,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直采直销模式受到很大限制。从中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点来讲,决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会长期以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存在。

        按照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批发市场也绝对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不可动摇。假如没有批发市场,其他任何新型模式也成不了主流。当然,我国批发市场行业自身也迎来了发展变革的关键阶段。

        中国商报:我国是否能够建立一个类似于日本的全国农协这样的组织机构,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的一条龙服务?

        徐柏园:国家供销社等部门在经过大力体制改革后可承担这一重大任务,国家亦可给予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些也是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缺乏有效的政策、经济、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引导支持。

        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公益性”

        中国商报:您一直呼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但截至目前,批发市场建设仍以社会投资为主,公益性地位仍未充分体现,未来会否还有推进空间?

        徐柏园:我国农产品流通之所以无法形成一种低成本的物流运作,“买难卖难”问题长期难解,很大程度上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违背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有关。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做到公益性,才能便于国家管理市场治理价格。

        日本农业国情与中国相似,其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日本各级批发市场的建立都是政府主导,政府出资建设。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一定比例向经营者收费,同时收取适当的摊位费和房屋租赁费及合理的物流费用外,对于经营者没有其他费用,是一种低成本的物流运作,从而确保日本用批发控制生产和市场,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调控批发、批发调节供求从而活跃市场、稳定物价的流通格局。

        国家投资建设的公益性批发市场,能为农民和销售商提供可靠的供求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因此减少了农民种植和销售商采购的盲目性,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并非削减其中的流通环节,而是使其公益化,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也使国家能够有效、快速地调控农产品价格。

        实际上,最早广东省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政府出头,由几个国有流通部门按照股份制公司组建的公益性的市场,来解决当地市场等鲜活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成立的。可是这些年来,由于政府一直并未出台相应的法律、经济、行政方针,导致公益性未得到持续。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一路蹿高,尤其是前些年部分农产品遭遇游资炒作,才引起政府的关注,让政府意识到要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治理价格降低流通成本,需要加大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于是公益性批发市场的概念才被提出和重新接受。

        中国商报:如何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

        徐柏园:公益性批发市场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政府起码要在经济、硬件方面投资40%,政府投资公益性批发市场,政府才有调控权。这是世界发展批发市场的一条主要经验。

        全国或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及中型批发市场应纳入政府建设规划,将其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政府统一安排,在土地征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些批发市场不以盈利为目的,对进场客户只收取很低的费用,用以维持市场运转。降低投资成本、减免进场费用,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顶层设计”

        中国商报:您认为过去10年是农产品流通发展最快的10年,但同时农业部数据统计发现,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10年内减少了近20%,农产品价格则在持续攀高,如何解读这同时存在又矛盾的现象?

        徐柏园:不难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身就是伴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984年出现的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成为保障城镇居民7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的主渠道,而在超市这一零售业态出现之前这一数字占比更高。

        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企在于流通环节的高成本,其中物流环节推高了1倍以上的成本,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动辄数亿元的投资和过于豪华的配套也直接推高了农产品商户的经营成本,地方政府和新建农产品市场投资方的利益捆绑也形成了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变相垄断。

        中国商报: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种种深层次矛盾,您归结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并多年来提出要制订《批发市场法》,但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没有制定批发市场的相关法律,《批发市场法》是否必要必需?

        徐柏园:日本早在1921年就出台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国会每五年对《中央批发市场法》进行一次修改。

        我国政府应该更加着力于制定批发市场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如提高批发市场的商户准入制度,商户三年内一旦有过刑事违法行为就不允许进入批发市场经销。在日本,不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立,就是大型批发商也必须经过农林水产省的考核通过。而我国目前还处于谁开发、谁受益的模式。这体现出批发市场在规范化、法制化方面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中国商报:近两年来,在全国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商务部正牵头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您对此条例的出台是否乐观?

        徐柏园:制定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法非常必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及全国人大农委都认为,公益性批发市场立法有必要。包括农产品物流的顽症也亟待政府部门下大力解决。

        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向“上下游”延伸

        中国商报:作为传统的流通行业,当前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逐渐侵袭,日前国内首个网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开始上线,您如何看待当前农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和未来的前景?

        徐柏园: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兴起可以看出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传统单一方式向现代多样、快捷化的变化,逐步实施产销一体化,但现有农产品产销规模都较小,多数农户各自经营,销售产品种类少、产品品质不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就更少,加之农产品物流顽症一直存在,配送效率低,农产品电商人才瓶颈等,都要不断磨合、修正、整合优化才能形成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各方互惠互利的快速流通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

        中国商报:未来农产品批发市场会如何发展?

        徐柏园: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进入政策整顿和规范发展的阶段,政府将采取经济手段对原有批发市场进行高效整合,完善批发市场服务功能,试行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也将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是农产品生产领域,建立无公害的、有特色的、有品牌的生产基地,生产出可信度高,消费者需要的优质品牌农产品;下游是建立连锁超市(包括配送中心);未来远期交易和远程交易将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主体内容,并将出现专业进出口服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格局上,东强西弱格局将得到改善,批发市场将逐步向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转移,市场经营企业化并形成一些专业性市场经营公司;远程交易和远期交易将成为交易主体内容,专业进出口服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出现。

        未来10年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定是以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连锁超市、集贸市场、便民零售店为基础,形成网络化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覆盖面既广,又节约流通时间,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鲜度(健康绿色食品),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天天平价。

        中国商报:早在20年前,您就提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未来交易模式一定是以拍卖方式为主,但时至今日都实行不起来,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徐柏园:由于我们国家的蔬菜“三化”(规格化、标准化、安全化)都存在很大问题——标准化的缺失,以及造假行为的泛滥,或者不规范的拍卖价格垄断行为,都导致了先进的拍卖模式难以施行。

        加快发展农民组织合作社是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较为有效的手段,只有农产品的规模经济才会生产出规格化的农产品,规范的拍卖行为,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的建立才能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模式的创新。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