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吴宏耀 陈良彪 采访人:本报记者 冯 华
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应对农村人口不断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顺应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必然选择。有了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在家里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有相应的服务组织提供机耕、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等服务,农民抓生产、搞经营就能更方便、更高效。
让公益性机构全覆盖、有保障
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主要包括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去年,中央财政投入64亿元实施“两个覆盖”,着力解决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推广经费缺、工作条件差的问题。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全国核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70.4万人,现有在编人员62.8万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5.3%;40%以上乡镇推广机构实行“三权归县”,县里将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事、劳资、财产权收上来,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
今后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需要继续稳定队伍、转换机制,保证有人搞服务、有条件搞服务、有个激励服务人员搞好服务的好机制。今年一号文件强调,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同时完善考评机制,使农民的意见充分体现在考评结果中。
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优势,通过完善职务评聘、工作考核等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的到位率、入户率。
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
经营性服务组织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生力军。与公益性组织重点解决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不同,经营性服务组织要重点解决针对性、多样性、特色性服务。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机构。以农机社会服务组织为例,去年共有1万多个农机作业队、150多万名农机手参加三夏跨区作业,全国3.4亿亩需要收获的冬小麦,仅用21天就收获完毕,比2011年提前了3天。据统计,2012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4800亿元。
但同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这些组织还存在数量较少、覆盖面小、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对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从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加快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
一号文件要求,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性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鼓励、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