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8-2009年度,我国小麦主产区秋冬遇到了特殊干旱。以河北省为例,2008年秋播到2月初,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降水严重偏少。据河北省气象局统计,2008年10月24日到2月初,河北省降水量1.8毫米,比上年同期降水偏少90%,遭遇50年最严重干旱。目前,河北小麦收获在即,从当前部分小麦生产大县、科技入户示范县田间调查看,由于推广应用了节水高产和抗旱小麦品种,并采取了科学抗旱的技术措施,小麦亩穗数比常年多1-2万,穗粒数与常年持平。据农业部门分析,只要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河北省小麦有望在大灾之年再获丰收。
一、节水高产小麦研究结出硕果
河北省由于秋春连旱年份较多,因此,高度重视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市农科院就开始了节水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另外,河北省旱作所、邯郸市农科院、沧州市农科院等单位也育出了系列节水、抗旱小麦新品种,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专家的肯定,在大旱之年成效显著。
今年5月25日,石家庄市农科院完成的“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了鉴定。以程顺和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对辛集市马兰农场小麦节水抗旱示范田实地进行了田间检测,现场采点计算理论产量结果为:4亩石麦15号旱地示范田(底墒充足,全生育期不灌水仅靠自然降雨)亩产531.2公斤;节水栽培示范田(底墒充足,全生育期仅灌1水)亩产分别为:石麦15号650.1公斤、石优17号617.5公斤、石麦18号653.6公斤(每个品种4亩)。鉴定认为:石家庄市农科院提出的小麦节水高产品种选育方法及配套栽培技术,对今后我国小麦节水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育成的节水高产系列品种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方法上有明显的创新,达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二、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今年2月份,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种子管理站抓住特殊干旱逆境下抗旱鉴定有利时机,对河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抗旱、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经受住了严重干旱的考验,尤其是河北省主推的节水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石麦15在各地均表现绿叶比例高、恢复生长快,抗旱、抗寒性突出。衡水市桃城区西孙庄村、北沼村和武邑县小谷口村、闫家庄村的大田生产中,冬前未浇冻水麦田石麦15号抗旱、抗寒性最好,基本无死苗现象,而相邻同等条件麦田的个别品种死苗达50%以上。沧州市大陈庄镇老周庄冬前未灌冻水的麦田,品种间抗旱性、抗寒性差异更为明显:“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单株绿叶面积50%-60%,特别是石麦15号尤为突出,单株绿叶面积达60%以上,无死蘖现象,位居11个品种之首,而个别品种单株绿叶面积仅5%-10%,死蘖严重。
保定市高碑店种植的“石家庄8号”,生育期内灌了2水,表现节水高产,长势喜人,高产地块经测产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引起了当地农民赞扬。石家庄市赵县、栾城、辛集等县的万亩节水高产创建示范方内,种植的节水抗旱品种石麦15号从播种到拔节期的6个月未灌过水,表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麦田无旱象,经受住了50年一遇特大干旱的考验,表现出极强节水抗旱性。栾城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中心试区调查,全生育期仅浇2水的石麦15,测产结果:亩穗数53.8万,穗粒数32.9个,千粒重按常年计算,亩产631.6公斤。赵县万亩示范方整地质量好,播后镇压,种植的“石麦15”在未浇冻水,春季仅浇1-2水的情况下,测产结果亩穗数51.7万,穗粒数33.5个,千粒重按常年计算亩产可达618.7公斤。
三、干旱的启示:良种良法须配套
严重的秋春连旱对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各异,值得深思、分析和总结。同一块地不同品种旱害不同,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技术旱害亦不同。因此,在推广抗旱节水品种的同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更不能忽视,良种良法相配套是应对今后干旱发生的有效技术措施。
第一,底墒充足是基础。墒情不足条件下耕作,造成坷垃多,降低播种质量,小麦出苗差,苗期生长受到抑制,小麦越冬前难以形成壮苗。2月初调查显示,相同播期、相同土壤条件足墒播种和抢墒播种麦田0-2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0%、13%,差异很大。
第二,整地质量是关键。精耕细作的麦田土壤沉实、保墒性好,0-20、20-4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3%和20%以上,苗全、齐、匀、壮,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绿叶面积可以达到80%以上;而少数麦田由于耕作粗放,土壤通风透气,跑墒严重,0-20、20-4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只有10%和15%左右,跑墒严重的麦田绿叶面积不足50%,缺苗断垄、死苗、死蘖现象重。
第三,配方施肥是重点。底肥充足,科学配方施肥的麦田旱害较轻,缺肥麦田受旱重。对辛集市马兰农场承担的中科院、河北省土肥所和石家庄市农科院肥料试验观察,合理用肥麦田麦苗壮,根系下扎深,抗旱性强。而肥料使用比例不合理或底肥用量少的麦田小麦受旱严重。
第四,播种深浅要适宜。小麦适宜播深为3-5厘米,但在抗旱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播种过浅旱死或播种过深、麦苗长势弱、抗旱、抗寒力下降问题依然存在。
第五,适期晚播抗旱节水。河北省在今年的大旱之年受灾面积较小与推广“两晚”技术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播期不同,而土质、品种和栽培条件相同或相近的麦田进行苗情调查,10月5日、15日播种的麦田麦苗绿叶面积分别为50%-60%、70%-80%,适时晚播麦田小麦抗旱性明显高于早播麦田。
第六,播后镇压是保障。小麦播种后镇压对保墒抗旱具有很大的作用,一般底墒充足整地质量较好,播后经过镇压的麦田,表现抗旱性突出。对赵县高产创建节水示范田跟踪调查,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的麦田,由于整地质量好,不灌冻水,2月份0-20 cm土壤含水量在14%以上,麦田无旱情,干叶不超过1/5,没有死苗、死蘖现象。春季仍无浇水,从播种到拔节经历了6个月的时间无灌水。4月上旬调查,群个体生长正常。
第七,科学灌溉冻水很重要。灌溉冻水可以增加麦苗抗寒性,同时,冻水春用,可以有效预防春季干旱。但河北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因此要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科学灌溉冻水。河北中南部多数麦田在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节水配套栽培技术情况下免浇冻水,春季灌溉1-2水仍可以夺取高产。因此,要继续加大节水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对底墒不足、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和地力较差的沙地麦田灌好冻水,可以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从而稳定粮食生产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9年6月9日